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路径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12-06 15:41: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伴随着和平发展时代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实践的推进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它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界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多元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国家精神和核心价值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强大软实力。我们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千万不可疏忽国家精神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并重: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 首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此后,党中央和学术界多视角、宽领域、高层次研究和推进这一重大战略课题,锲而不舍地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理论研究、战略定位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和表述也随之不断深化和完善。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定位: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保证,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从改革开放30周年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到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的明确规定;从我国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到国家综合国力软实力的提升和增强。我们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提升。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构成: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不断奋进的伟大旗帜,是统一人民意志和行动的科学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团结奋斗的目标追求和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凸显当代中国人高昂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荣辱观,彰显了拥有五千年优秀文化积淀的高尚道德境界。在精神层面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在精神层面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经验和规律性认识。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到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从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到弘扬精神、人文关怀;从社会氛围、文化环境的优化,到身心和谐、社会风气的好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识和实践举措正在达到新的境界。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契合: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相互契合,在精神层面上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爱国主义熔铸特定时空下的精神豪情。爱国主义历来具有特定的时空内涵,体现特殊的胸怀和豪情。发扬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贯经验和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为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高度统一。1981年邓小平针对有人说的“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的错误言论,严肃地指出:“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要更高一些。”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其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2.革命精神是共和国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仍然要弘扬“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大大发扬这些精神。如邓小平所说,“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

  3.创业精神为开创新局面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世纪之交,由于苏联东欧等国出现亡党亡国的悲剧,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跌入低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993年3月,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的讲话中,提出了64字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劳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一新时期创业精神,为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4.民族精神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核心。在新世纪,胡锦涛依据具有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和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考,进一步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这一科学阐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核心。

  精神动力、精神支柱关系到民族盛衰、国家兴亡。中华民族历来是自觉追求高尚精神、注重精神修养的伟大民族。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国民的精神塑造和国家精神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议》凸显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善于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契合,有利于在精神层面上卓有成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袁秉达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