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第五届马青说 > “我把青春献给党”演讲大赛投票开始啦 > 正文
中国电信南京公司程明:《赵行亮:没有工作累与脏,哪有千里把话讲》
2021-06-04 15:44:00

演讲人:中国电信南京公司政企客户部业务经理 程明

赵行亮,男,1948年6月出生,江苏江浦人,中共党员,省部级劳模,原南京电信局长途线务分局东门线务段段长兼八里铺巡房包线员。

1927年(民国16年),南京建成了第一条长途电话线路,当时采用露天电杆支撑裸导线的通信传输形式,我们叫它架空明线。在光缆线路四通八达的今天,明线早已寻不见踪影,但在我的记忆中,它就像一个值得铭记一生的老朋友,见证了我的青春和成长。

1971年,还是架空明线“当家”的年代,20岁出头的我被派到浦口老山,负责维护京沪干线途经南京江浦县范围内的一级干线线路。 那是我与它的第一次“相遇”。由于易受干扰、环境依赖性大、传输不稳定,全长120线对公里、蜿蜒在老山山脉中的明线,在我眼里就像一个需要细心呵护的婴儿,一根掉落的树枝、一场夜间的雾水,都会给它脆弱的“身体”带来伤害。我每天需要像行军打仗一样,背着二、三十斤重的工具翻越400多米高的老鹰山,沿路修剪挤占空间的树木,或是系着保安带、穿着脚耙子,独自一人爬上最高接近7层楼的电杆检修。有时遇到重要的线路保障任务,1、2个月都没办法回家一趟;有时遇上风霜雨雪的恶劣天气,工作难度更是成倍的增加。

初进老山的第一个月,每天工作下来浑身就像散了架,而我却沉浸在与它初遇的新鲜和兴奋之中,休假回家时滔滔不绝地向新婚的妻子描绘山中的鸟叫虫鸣,风吹叶落,却不曾发觉她偷偷抹起了眼角。我当然理解她的担心与不舍,因为三年前我就由于患肠梗阻被切除了15厘米大肠,按照医嘱已属于“不适宜从事高空作业”的“特殊人群”。我当时虽然还不是党员,但一直深受单位中那些老党员、老模范们的影响,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满脑子就想着向前冲锋、战胜困难,“没有工作累与脏,哪有千里把话讲”。我耐心地做着妻子的思想工作。

安抚好妻子,我收拾行囊,又一头扎进老山的深山野林中,回到了“老朋友”身边,过起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除了环境恶劣带来的困难,“老朋友”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大部分拉线、地锚生锈,设备完好率只有60%,而配发的清洁布根本无法彻底清除这些零件锈迹的问题。我自掏腰包购买了特定类型的清洁剂,每次翻山越岭时都要额外提上一小桶水。虽然繁琐,但正是有了这一小桶水,我把每个零件都擦拭得锃亮。就这样一根、两根,三根……一共整修了196根拉线,线路设备完好率一下提升到了98%,比省局规定标准的90%还要高不少,电气特性符合率更是达到100%。

凭着这份细心和坚守,我负责的线路曾连续87个月无故障,获评华东地区红旗线路和南京电信局“信得过免检线路”。

春去秋至,寒来暑往,我光荣入了党,也从别人口中的小赵师傅,慢慢变成了赵师傅。但我心里牢牢树着一个信念:只要它还存在一天,我就要保证它畅通一天。1987年,单位让我兼任长途线务分局东门线务段段长,当时,老的巡线员陆续退休,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带新人的重任也落到了我的头上。在全段人的共同努力下,我负责的东门段被评为江苏省标准线务段,并获华东地区先进标准线务段称号。

1995年,架空明线彻底退出了南京长途通信的历史舞台,我与相伴24载的“老朋友”作别,与老山的四季景色、日出日落作别。尽管满怀不舍,但我深知,我的“老朋友”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如我应当将老一辈电信人奋发奉献、创新实干的精神传承给青年员工一样,我们都是在为通信事业的变革创新、传承发展贡献着力所能及的力量。

当戴上沉甸甸的劳模奖章时,身边的领导、同事纷纷对我竖起了大拇指,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千千万万立足岗位、守土有责的电信人中的一份子,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经历和片段,铸就了中国电信人赓续传承、与时俱进的精神图谱,汇聚起推动中国电信行业一次次技术革新和跨越式发展的磅礴力量。

这就是我的青春故事,我是平凡的,但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伟大的。我相信真是因为许许多多与我一样把青春献给党,献给国家,才能铸就祖国的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SRC-919869394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