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第五届马青说 > “我把青春献给党”演讲大赛投票开始啦 > 正文
盐城师范学院陈卓一:《包老夫妇:情系贫困学子,心怀教育事业》
2021-07-01 14:03:00  作者:陈卓一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

曾在黉宫列一员,银丝吐尽自休闲。欣看桃李栋梁众,无悔衰躯蜡炬残。常愿寒门多学士,更忧华夏少良骖。同行后俊自知晓,富国强军系教鞭。 情系贫困学子,心怀教育事业,这首《寄语同行》承载着苏北大地上承载着两位老人扶困助学的大爱情怀!这两位老人,就是中国好人包斌、陆一军夫妇。 2018年,二老捐资百万助学,第一批20人,连续四年;2020年,续捐20万,为了达成资助三批学子的心愿; 2021年,再捐4万,只为补贴首批受助学生即将毕业时的求职路费…… 这两位老人,用他们并不是多么强壮的臂膀,为受助学子撑起了一片晴空。

包斌老人出生在宿迁一个农民家庭,早在读书时就随中共地下工作者来盐城工作,后加入渡江战役工作组,并被编入苏南军区文工团。出身贫困,适逢战乱,学校提供的伙食,每餐就是一个高粱饼或是两大碗面糊糊,学生时代的包斌,忍饥挨饿,为了求学,四处奔波,从宿迁到阜阳再到徐州,最困难的时候,连咸菜都没有,只能去挑野菜……年少求学时的艰辛和多年从教的经历让老人不仅感受到了贫困学子求学的不易,也高度重视教育对贫困学子的影响,萌生了捐资助学的想法。离休后,两位老人响应政府号召,为“希望工程”募捐,联系亲人帮助困难学生。

包斌夫妇两人,心中装着学生,将奉献写入了自己的生命,从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孩子开始,他们从始至终贯彻着自己的初心,但凡听到有家庭困难的孩子上不起学,包斌夫妻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有时是三五千,有时是一两万。有次,他听说有个卖油条人家的孩子上大专交不起学费,就给他们送去了1万元钱。家里的钟点工家庭经济困难,他们就不停地给她涨工资,还资助了她的一对儿女读完了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初,包老夫妇倾心尽力捐资助学,捐助金额从不计算,受益学子无法计数。 “他平时对自己可抠了,袜子破了,都舍不得扔,自己拿针线补好了再穿。”连陆一军老人都这样“笑话”自己的老伴。家中桌椅板凳、生活日用品,只要能用,就不更换,实在用不了,自己动手制作!用电线缠、木条镶的小方凳;用树枝扎起来作柄的苍蝇拍;用塑料瓶自制的水舀子,居住多年的老房子,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家务活儿亲力亲为。

包斌老先生在采访中曾经如此说:“能有现在的生活,我很知足,要珍惜。”二老的善举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两人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省道德模范等光荣称号。对于自己的善举,老人很坦然,多次表示“党和国家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培养了我们的孩子,我们想发挥余热,为培养国家的孩子出一份力。”“发给我们的钱总感觉是人民的、是国家的,从哪里来就应该回到哪里去。” 95岁的包斌老人在重读自己的入党申请书,重温入党誓词的时候,心潮澎湃地说。“社会主义事业是光荣伟大的事业。作为一个自觉的革命者,必须放弃个人打算,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包斌老人常说“常愿寒门多学士”,他希望穷人家的孩子都能上得了学。

如今,包斌夫妇用大爱之举为贫困学生编制了一张幸福的网,他们甘愿化身蜡炬,燃烧自己,照亮贫困学子的人生!在二位老人的关心下,盐城师范学院首批受资助的20名学子开朗、自信、乐观、积极向上,已有4人顺利考上研究生,3人考取编制,2人已顺利找到工作,3人作为定向师范生即将返乡教学,另有数人正在准备考编或是不畏挫折再次备战考研。毕业前夕,他们更是主动向二位老人汇报就业去向、回顾四年成长感受,并送上对二位老人的感谢与祝福,他们说“老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以后有能力了之后,一定要去回报社会。像包爷爷、陆奶奶一样做乐于奉献的好老师。” 老人给予的精神滋养将伴随受助学子们走向华夏大地!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