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第五届马青说 > 红色故事微朗读 > 故事 > 正文
【红色故事】将“深潜”进行到底
2021-08-20 14:5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上, 有71%的面积是海洋,很多人眼中的海洋是蔚蓝壮观、色彩斑斓的,而两千米以下的深海,却是黑烟囱林立,漆黑寒冷,暗流涌动,但它蕴藏着无尽的资源,各国都在抢先绘制深海“藏宝图”。

其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撑起我们中国海洋强国地位的“大国重器”。叶聪是“蛟龙号”的潜航员,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39岁的他承担了38 次主驾驶任务,征服了7000米深海,抢占了海洋科技的制高点!要知道在这之前,中国人下潜的最大深度只有600米。从600到7000,十几倍的深度跨越,需要尖端装备的配套研发,更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未知之境。

2010年,“蛟龙号”3000米级海试在南海进行,到达2000米时出现了绝缘故障,可能是有壳体漏水或者电气短路,但奇怪的是,上浮到1500米时故障又莫名消失了。这时候,叶聪应该立即上浮,因为一旦失压,巨大的水压会把潜水器瞬间压扁。可离开了深海,故障无法重现,“蛟龙号”实验就将陷入停滞。怎么办?叶聪想起了团队的海试准则:不带问题下潜,发现问题要归零!他坚定地对两位同伴说:“我是主驾,我认为我们应该回到深海,找到原因!”三个人,三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是一种信任,一种默契,更是一种敢于共同面对生死考验的勇气与担当。叶聪驾驶“蛟龙号”再次下潜,等待故障出现。 1600、1700、1800……深度不断增加,突然红色警报灯再次亮起!他稳住潜器,在2000米的水下保持悬停,开始排查故障。系统被一个个关闭、启动,再关闭、再启动,甚至关掉了生命支持系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背,经过了5次这样的下潜,故障点位终于被牢牢锁定,得到了彻底解决。

靠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敢的探索精神,叶聪和同伴们一次次刷新着“中国深度”。2012年6月24日, “蛟龙号”第一次突破了7000米,这意味着我们将可以到达世界上99.8%的大洋深处。在这个深度,每平方米要承受7000吨的水压,相当于用一根手指托起两辆坦克。同一时间,神舟九号在太空首次与天宫一号对接,叶聪与宇航员互送了祝贺,这奇妙的海天对话,实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夙愿:“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中国深潜团队老中青三代接续攻坚,十年磨一剑,从浅蓝走向深蓝!他们中,有66岁受命回国,挂着点滴上船指挥,书写当代“老人与海”传奇的徐岂南院士;有从《海底两万里》着迷,童年起立志守护海洋的总设计师、“全国劳模”胡震;有手工打磨精度达到头发丝五十分之一的“大国工匠”顾秋亮……正是这一代代人的传承,锻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不断开拓着波澜壮阔的深海梦。

在不久的将来,叶聪将带着又一个“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的大国重器“深海勇士号”,向着地球最深处,向着深蓝,下潜!下潜!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