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2019年度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优秀专题读书调研报告 > 正文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2020-12-23 10:45:00  作者:刘国新  来源:理论之光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重视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并适应新时代形势任务变化,提出系列重要论断、重要指示,研究出台了《农村工作条例》《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成为今后指导我们开展农村工作的重要遵循。

如何确保总书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农村基层得到贯彻落实,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根据主题教育安排,我和区委组织部的同志一道,对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运用历史分析法、矛盾分析法、解剖麻雀法,坚持问题导向,“四不两直”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先后召开各层次座谈会13场,实地走访行政村20个,访谈群众143名,发放调查问卷5152份,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以期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所参考。

一、正视当前的问题——现在的农村怎么了?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问题不是事物的全部,也不是主要矛盾。提出问题,不是为了揭短露丑,而是为了引起重视,解决问题。

1

.

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有“三个不足”。

(1)党员队伍活力不足。农村空心化反映在党员队伍结构上,是党员队伍结构的老龄化。截至2019年8月,全区共有农村党员15168人,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占73.86%,60岁以上占46.5%,50岁以上占64.32%。老龄化最严重的朱林镇,51岁及以上达69.24%。93个行政村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21.98%(含流动大学生党员)。导致“三会一课”等党内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党员作用发挥难。党员大会到会率一般45%左右,超过60%算是好的,党员活跃群体比例偏低。巡察后取消误工补贴,党员参会率再度下降。这样结构的党员队伍,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2)村干部振兴乡村能力不足。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对村干部特别是村书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原来村干部的任务主要是“三提五统”、计划生育、矛盾调处,现在是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安全环保、基础建设、乡风建设、信访维稳。但目前我区村书记平均年龄51.7岁,本科及以上学历20.66%(多为函授),最大的64岁,高中学历。在召开的1次村书记座谈会中,9名村书记中有7名表示,村级经济增收难,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主动突破意识和担当精神不足。值得注意的是,村干部因工作违规被问责人数激增,薛埠镇某村5个村干部全部因工作违规被问责。村干部说,农村工作原来制度规矩少,多是土办法,现在不仅追究原来的责任,而且多做多错,不小心就要被问责。

(3)村干部持续保障激励不足。现职干部待遇上,干多干少一个样。目前,村干部待遇一般在7-8万元,年底考核村与村之间级差1-2万元,虽说总体还可以,但大锅饭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离职干部待遇上,落差明显。2003年,我区全面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2017年,村书记的社保缴费基数提高至城镇企业职工最低缴费基数的1.5倍(5052元),其他村干部为1.2倍(4042元),每年动态调整。但由于缴纳基数和年限原因,退休养老金不高。目前,领取养老金村干部共418人,月平均1276元、最低765.5元。一位临近退休的老书记说,看着退下来的老干部每个月拿七八百,我都心疼,我马上也退休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位退休的老干部说,原来落实计划生育扒人房子、拖人流产,得罪了不少人。临了退休了拿的退休金还不如低保户,让人心酸。

我区2010年开展的村党组织和村书记双5A制晋档升级活动,虽然给予了村书记享受事业待遇的激励,但毕竟只覆盖到少数优秀村书记,而且缺乏上位法依据,只是地方政策,村干部闭环管理缺乏制度性政策供给。由于在职和退休待遇相差较大,有些村书记宁愿熬时间也不愿意退,更不用说培养接班人了。现职干部普遍反映退下来的老同志反而成为了村工作的阻力。

2

. 农村基层组织有“三化”现象。

(1)村党组织自身建设虚化。调研中,多数村书记坦承,现在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和矛盾调处上,对基层组织建设关心过问较少,平时的党员大会也多是传达上级要求,没有提供一些基层党员需要的服务,缺乏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手段。个别村书记甚至对党的基本知识都不掌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任务职责、基本制度等一问三不知。对支部设置,对党员基本情况也不掌握。在个别访谈时,某位村书记甚至对村内有多少党员,底数都不清楚。有的党员长期不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村党组织也不敢管,怕管了以后得罪人、麻烦会更大。

(2)村党组织动员组织影响力弱化。税费改革后,农民从义务本位走向权利本位,村集体掌握资源、动员群众能力有所下降,农民对村党组织的依赖下降。调研中,尧塘街道谢桥村某干部说,原来村里挖沟开渠一呼百应,现在村民价值观偏移,跟钱走,信鬼神。村里花木老板多,给钱给物老百姓得实惠,说话比村干部还好使。另一方面,有些群众有困难不找党组织而去宗教组织寻求心里寄托和帮助,村里信教人数有所上升,无形中在侵蚀党的群众基础。总体说,现在的农村党组织主要有四难:带民致富难、调节利益难、社会管理难、民风建设难。

(3)村级组织工作机关化。由于行政村优化调整,现在行政村面积扩大,一般都在9平方公里左右,辖区自然村最多的超过30个,户籍人口最多的超过1万,但村干部一般在7人左右,一定程度上导致坐班现象较为突出。另一方面,随着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化程度提升,机关化还表现为工作机制的行政化,农村的一些土办法被规矩和程序所取代,上下一般粗、要求一般高,工作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尧塘街道某村书记反映,村里有个路灯坏了,本来半天就可以修理好,但因为要审批,走流程就超过了一周时间,被老百姓骂拿钱不办事,影响了干群关系。

3

. 农村开展工作有“三难”。

(1)开门有效运转难。村级的主要支出为经营支出、管理费用、福利支出和其他支出,管理费用占比较大,其中干部报酬是大头。除去做账的因素,一般在50%上下,高的达65%左右。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农田水利等大额开支都由村里负责。另一方面,村级收入有限。如果不算补助收入,经营性收入难以支持村级运转。如直溪镇王甲村,2018年村总收入虽有202万元,但经营性收入和发包上交收入仅19.74万元,占总收入比重仅9.7%,其他为上级补助收入。而同年,其各项支出就高达178.94万元,其中管理费用高达88.35万元。

(2)发展经济突破难。发展村级经济,需要一系列资源作为支撑。从总体上看,村级经济受资源制约影响较大。除了干部的因素,土地、位置、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对村级经济至关重要。指前镇庄阳村有2700多亩的水面和耕地,一年发包收入就达197万元。儒林镇儒林村由于土地少,一年发包收入仅20余万元。但现实情况是,农村的人才、资金、土地等关键要素都被城市所虹吸。调研中,村书记普遍反映,现在发展缺乏资源,发展经济有想法没办法。有的村里想利用土地搞项目,但由于保障企业用地不能动、受土地政策制约不敢动。有的镇、街道对区委、区政府政策理解不透,对征用地给予5%的留用地指标不落实。

(3)上级任务落实难。我们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但村干部却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政府各条线的工作都要考虑、落实,还有纷繁复杂的各类村务工作。调研中,村干部普遍反映“越减越负”,有些台账、APP、检查一做就是一两天,干不了其他事。一些上级部门把“属地管理”作为挡箭牌,工作任务都往下扔,有权的不管事、有钱的不给钱,都要村里兜底。村里出人出力不说,还要出钱受气。有村书记说,现在维稳压力大,上面都把任务往下压,村里有个重点管控人员,村里常年累月要派一个人贴身保障,基本干不了村里的事,还要承担出差在外的各种食宿费用,哪还有精力去发展村级经济。

二、置身乡村振兴大背景的设想——未来的农村什么样?

党的十九大提出,未来的农村应当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勾画了未来农村的基本蓝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首先要回答好3个问题。

1. 什么人生活在农村?调研组在朱林镇红旗圩村毛家桥自然村发现,该自然村共有17户村民,总人口44人(常住人口仅20人),宅基地总面积5亩左右。其中长期无人居住的3户,老人独居的8户,宅基地闲置率高达65%。按每户宅基地3分地(约200m²)来计算,该11户人均住房面积高达275m²,远远高于2018年住建部公布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积39m²。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2006-2016年,全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了1.6亿,转移向城市。而空置宅基地约有1.14亿亩,约占总数的近四成。在人口大流动大迁移的趋势下,未来我理解有四类人生活在农村:有故土难离的、有就业岗位的、有乡村情怀的、有享受环境的,前一类是老一辈农民,这个群体逐渐减少,后三类主要是伴随着工商资本进入农村而来的新农民或者城市移居而来的新居民。他们与单纯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相比,有本质区别。

2. 什么人来管理农村?中国在政治上自古有着政权不下乡(村)的传统。在目前法律框架内,农村仍然是群众自治。随着农村人口的迁移和城市居民的进入,老一辈的村民自治群体将逐渐萎缩,各方面能力也不再适应新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应当是有知识、懂农村、有技术的现代管理者,是一支现代化、职业化的管理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未来农村振兴的重任。

3. 农村党员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未来的农村自治,离不开党的领导,必须有一支坚强有力的党员队伍。《农村组织条例》提出要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等活动,给党员分配适当的社会工作和群众工作,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党员必须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模范引领作用,这个作用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

三、我们的思考和探索——未来的农村怎么办?

分析当前村党组织面临挑战,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毫不动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当前主要任务是:引领农村发展。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只要通过发展,才能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获得最广泛的拥护,这是经济决定政治的必然选择。整合各方利益。适应农村各类组织分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增强利益综合、协调与表达功能,加强对村级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支持他们依法形式职权,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有效凝聚农民。让农民参与权力,参与管理,将抽象的组织关怀转化为具体的服务供给,同时将农民群众中政治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人士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提升认可度。维护农村稳定。村党组织要发挥主心骨、协调者、稳定器的作用,主动倾听群众声音,着力将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农村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做到5个方面。

1. 抓好“党组织”的问题,推进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打破原有按自然村、村民小组设置党支部、党小组的单一形式,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行业协会和党群共富联合体上。以经济强村和骨干企业为龙头,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方式,建立联合党组织。在符合条件的村党总支设立产业发展、社会管理、老年党员等功能性党支部,将发展目标、社会管理等任务分解落实到党小组和党员,使党组织建设有足够的支撑。

2. 抓好“村干部”的问题,建立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机制。健全选拔任用机制,村书记由区、镇(街道)共管,村干部由镇、街道管理,拓宽招录源头,区招、镇管、村用,能上能下,到龄退休。健全教育培养机制,将村干部纳入干部教育总体规划,按需分类培训,深入推进“432强链计划”。健全待遇激励机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优化薪酬结构,建立可持续的激励机制。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制定权力清单,建立审计制度。

3. 抓好“党员”的问题,推动党员教育管理落细落小。提高农村党员发展质量,探索对农村党员分类积分制管理,对结合村干部、老年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群体实际,对其参加组织生活、缴纳党费、作用发挥等提出契合实际的要求。同时,要特别关注工商资本下乡、回乡创业青年等新“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为农村党组织注入活跃的新鲜血液。注重党员作用发挥,全面推行“有职党员双岗双责、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增强党员党性意识。深化党内关爱,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

4. 抓好“发展”的问题,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按照“创新机制、拓宽思路、政策扶持、规范管理”的思路,着力构建村级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切实增强村级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鼓励通过资源有效利用、物业管理、混合经营、异地置业等多种形式提高经营性收入。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财产性收入。鼓励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财政奖补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通过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扶贫开发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推动建立并落实村级集体土地征收补偿金制度,给予无风险、稳收益、可持续的资源要素保障。

5. 抓好“生态”的问题,建设美丽乡村。优化调整村庄布局规划,合理确定规划保留特色村、重点发展村和一般村,统筹考虑城乡建设、基本农田、生活居住等空间布局,推进农民居住向规划保留村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加强基础配套建设,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通片成景”的思路,充分结合道路沿线村庄风貌、产业特色、田园景观等,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协同建设,促进共建共享、均衡发展。加强生态环境整治,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农村厕所、垃圾分类处理、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显著改善农村面貌。

常州市金坛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  

来源:理论之光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