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陈岩石 > 不忘初心 > 稿件 > 正文
学习时报:不忘初心方能善始善终
2016-07-28 09:02:00  来源:学习时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意思是说,凡事都有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曾引用此典,旨在强调中国人爱好和平,仍要以史为鉴,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面向全党郑重昭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定信念,无疑是警示我们做人做事、治国齐家皆要秉持初衷,铭记誓词,不忘宗旨,以实际行动在“赶考路上”向人民交出一份份合格答卷。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古人云“作始也简,将毕也钜”,主要是指事情开头总是相对简单和容易,发展到后来,就会越来越复杂和困难。1956年春节,董必武重访党的一大会址。几天后,他派人送来两幅题词。其中一幅就是:“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董老借用此言,是为了说明共产党人应该认识到自己事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有毅力,有信心,善始善终地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历史上无数事实说明,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尤其是生存条件的不断改善,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组织身上早先那股昂扬锐气或曰精气神似乎不再那么浓烈和蓬勃了,耽于物欲、好逸恶劳、自由散漫、精神懈怠等惰性以及种种不良习惯皆因环境的改变而日渐抬头。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窑洞对”——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关于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所谓“历史周期律”的对话,实质也是针对这一重大历史现象进行的伟大探讨。对黄炎培的历史之问,毛泽东给以“人民起来监督政府”的回答。中国共产党人是为人民利益而生的,她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尽管时代有所不同,但这个“初心”是不会变也不能变的,唯有如此,中国共产党人方能在保持自身生机活力的同时,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兴勃亡忽”的历史循环。

  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宋代理学家朱熹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说的是后世儒学之所以能够峰回路转、屡开新境,根本在于不忘经典、薪火相传的道理。现代史家陈寅恪主张中国学术的根本出路在于“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在这里,“不忘本来”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所应秉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那就是着眼解决中国的问题,牢牢立足中国国情,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牢记初心,贵在践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原是一句与《华严经》有关的著名禅语,与儒家“道心”说极为接近。《尚书·大禹谟》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说。宋代儒家将此称为“十六字心传”。明代王阳明提出“发明本心”,主张“致良知”。今天,我们讲的“初心”,字面上看与上述有关概念差不多甚至没有区别,但在理论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实现方式上实是存在天壤之别。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当然是党甫一成立之时举起的旗帜,也是每个党员当初加入这个组织时做出的誓词。其实质是《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时代的未来”。这就从根本价值取向上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是完全彻底的唯物论者,同时必然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党与群众、理论与实践、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统一论者。建立在科学、系统的彻底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共产党人的“修为”之道能是什么呢?必然是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实现个体生命有限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对这一根本价值观的体认和自觉,需要严肃认真、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更需要不避风雨、卓有成效的坚定行动,而这两者的良性互动,也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修为”之道。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张西立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