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智库专家媒体老总环省行 > 正文
走进常州:智能创造转型出关 产城融合精明增长
2016-12-05 08:46:00  来源:新华日报

  常州体育中心。 常 轩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江苏省广电总台副台长、集团总经理 黄 信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省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刘旺洪

  常州市委书记 阎 立

  12月4日,“‘两聚一高’在江苏——智库专家、媒体老总环省行”来到常州。常州市委书记阎立,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省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刘旺洪,省广电总台副台长、集团总经理黄信,就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常州如何聚焦创新驱动、聚力民生幸福进行了深入探讨。

  勾画常州特色的 “强富美高”

  黄 信:常州在推进“两聚一高”、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中,将会怎样勾画具有常州特色的“强富美高”?

  阎 立: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紧扣一个目标、强化两大动力、聚焦四大重点,通过五年努力,奋力实现发展质态更加优化,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为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常州应有的贡献。

  紧扣一个目标,就是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强化两大动力,就是让改革成为推动发展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引擎。“一城一中心一区”,就是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聚焦四大重点,就是聚焦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民生幸福和队伍建设。

  刘旺洪:学习贯彻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要深刻把握 “两聚一高”的内在逻辑,“一高”是目标,“两聚”是支柱。为了达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江苏必须在“创新”和“富民”两个方面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从“两聚”二者的相互关系来看,“聚焦富民”是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创新的根本目的;“聚力创新”则是主动力和主引擎,它要求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常州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很好地贯彻了省十三次党代会的精神,准确切中了当前常州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引领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创新驱动, 打造智能制造名城

  黄 信:“紧扣一个目标”“强化两大动力”“主攻三大定位”,要想一一实现,抓手就是阎书记提到的“聚焦四大重点”吧?

  阎 立:是的。瞄准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常州首先要聚焦产业转型。

  常州历史上是工业明星城市、全国制造业大市,依靠智能制造要再创工业明星城市辉煌。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三位一体”转型升级战略,进一步抓好“三个量”,即抓存量优化,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水平,全力以赴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抓增量带动,进一步提升光伏、智能电网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不断增强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发展和系统集成能力,推动碳材料、通用航空、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裂变发展;抓质量提升,依托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前瞻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印刷电子等产业,切实增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真正为常州经济腾飞插上强劲“翅膀”。我形象地称之为抓好今天、准备好明天和谋划好后天。

  黄 信:存量增量质量、今天明天后天是个系统工程。常州能否冲出转型关口,实现凤凰涅槃,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的转换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新引擎能否成为主动力。

  阎 立:聚焦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转型发展“核心的核心”。近年来,常州率先在国内开展“科技长征”,开创了产学研合作的“常州模式”,初步形成“一核两区多园”的区域创新布局。下一步,我们将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全力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坚定不移向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目标迈进。重点是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建设光伏、智能装备、石墨烯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开放集聚创新资源,全面加强与世界创新型国家,如国德、以色列的交流合作;始终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创新浓度,培育创新集群,优化创新生态,营造创新磁场,集聚创新资源。

  刘旺洪:这几点层层递进,很好体现了“聚力创新”这个“聚”字。推动科技创新关键是要做好三个“聚”:聚在产业上,聚在企业上,聚在平台和载体上。政府做好政策引领,明确发展方向;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强化保障,为创新提供政策和法制保障;营造聚力创新的文化氛围。

  建设美丽常州 增进百姓福祉

  黄 信:阎书记,咱们常州打算怎样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一些、民生实惠更多一点?

  阎 立:常州是全国城乡收入比差距最小的城市之一,去年达到1.92:1。但与群众的期盼相比,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我们还要加倍努力。

  以更丰厚的居民收入夯实“百姓富”基础,深入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鼓励创新创业、倡导勤劳致富,推动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充实百姓的“钱袋子”。

  以更均衡的公共服务提升“百姓富”质量,办好公交利民、食品放心等民生实事,持续打造教育、卫生、养老等“三优三安两提升”等民生品牌,使人民群众分享到实惠、感受到富足、体会到尊严。

  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筑牢“百姓富”底线,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加快实现主城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一体化,积极推进住房保障货币化,推动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向住有乐居迈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将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产城融合方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着力打造“精美常州”。

  刘旺洪:我也是常州人,格外关注常州百姓的生活。常州集中体现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聚焦富民”的新要求,是切切实实从咱们常州老百姓的角度来谋划和思考问题。

  第一,如何真正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要通过转型升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薪酬水平;要盘活老百姓手上的财产资源,提高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要鼓励居民创新创业,让小老板多起来,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环境。第二,如何提供更全面、更均衡、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要注重均衡,一方面是城乡均衡,另一方面是区域均衡。第三,如何推进绿色发展。常州沿宁杭线是不可多得的生态带、生态区,如何布局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优先,建议重点做文章,建设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精美常州”。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省广电总台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联合采访制作

  执 笔 王晓映 蔡 炜

  摄 影 乐 涛

  江苏智库、各市媒体 提供支持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晓映 蔡炜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