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江苏青年智库沙龙 > 代表发言 > 正文
坚持“三个有机统一” 做“富民”路上的贴心智库人
2017-02-23 15:36:00  来源:理论之光

孙文华

  “两聚一高”已经吹响了江苏发展的新号角。其中,“富民”更是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是最能让老百姓体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字眼。作为江苏省委党校的一名教师,理应加强自身修炼,做“富民”路上的贴心智库人。

  第一,坚持“挖沟”和“打洞”的有机统一,在系统思维中提升“富民”研究的现实针对性。

  “挖沟”指的是,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要系统学,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把握整体逻辑,防止碎片化理解。“两聚一高”的整体布局是“一体两翼”,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体目标,“两聚”则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其中,“聚力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所在,“聚焦富民”是需求侧发力的核心支撑。唯有系统把握党代会精神的“经络”系统,才能梳理清楚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对应,看清特定整体中的局部特征,看准“富民”研究的经纬坐标。更重要的是,看清局部在整体中的坐标,精准“打洞”才有可能。“打洞”指的是,高度契合党代会精神,对“富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很多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尽管研究很有深度,但缘于学科背景、研究偏好等,往往自我选择研究方向,而偏离智库成果需求侧的要求。相当程度上,“富民”研究的智库成果供需能否有效对接,高度关联于“挖沟”和“打洞”能否有机统一。

  第二,坚持“用心”和“用脚”的有机统一,在规范研究中突出“富民”研究的路径有效性。

  理论往往是特定前提下因果关联的集成体系。前提的差异,无论是实证样本或是假设条件的差异,都会产生不同强度和方向的因果关联。无论是对江苏的创业研究、工资性收入增长机制研究,还是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焦点问题的关注,我们从事智库研究工作,既要有学理支撑的理性思维能力,更需要“用脚”深入实践一线,做一名合格的“调查员”。换言之,既要规范研究,更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植根江苏大地的建构式研究,从而找到解决江苏“富民”问题的一串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殷切的希望广大专家学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真实情况,广泛调研,不断拿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成果。纯粹的理论学者可以片面而深刻,但智库学者必须全面、且悉心洞察现实。能否取得高质量智库成果,“用心”是态度和前提,“用脚”则是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

  第三,坚持“撸袖”和“携手”的有机统一,在责任担当中强化“富民”研究的共振协同性。

  尽管有品位、管大用、过得硬的智库成果是政府迫切期待的,但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富民”研究千头万绪,包括诸多重大现实难题,欲速则不达。植根江苏大地,任何一个问题的深入解决方案的形成都非易事。在此过程中,作为智库成果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青年学者,需要沉下心来,撸起袖子加油干。要站在客观立场上,不做马屁文人。要在深入的跟踪研究中形成特色和拳头成果,提升为政府出谋划策的能力,不断擦亮智库的特色招牌,形成特色鲜明的智库研究“责任田”与“自留地”,切忌“万金油”现象。同时,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围绕“富民”研究,相关联领域的青年学者应携起手来,整合研究资源,高度重视跨部门、跨地区、跨专业研究的合作和协同,在分工中求合作,在特色中求协同。

  (作者系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

来源:理论之光   作者:孙文华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