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6月在内蒙古考察时再次强调,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我们大兴调查研究、开展好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兴调查研究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从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看,是否重视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事关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凡是思想路线端正、注重调查研究的时候,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领导开展一切工作,靠的就是调查研究。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调查研究也是检验党员干部为民初心的“试金石”。调查研究的过程实际就是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恪守为民情怀,倾听人民呼声,大力弘扬好调查研究传统,认真做足调查研究文章,才能摸透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进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了问题导向,就牵住了调查研究的“牛鼻子”。要传承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必须把“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起点,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我们要把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三进三解”大调研,听真话、察实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切实以调查研究不断深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要坚持奔着问题去调研,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到困难多的地方去掌握实情,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了解情况,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打捞诉求,弄清楚难题的根源在哪儿、矛盾的本质是什么,找准抓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确保把问题研究得更深更透,把对策提得更准更实。
调查研究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好基层调研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阵子的事情,要坚持实干导向和党的群众路线,力戒“蜻蜓点水”。调查研究必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既要发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用,又要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同时,要掌握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学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调研,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一竿子插到底”,牢牢抓住调研的主动权,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确保了解和掌握最真实的情况。
调查研究要加强成果运用。调查研究是手段,是前提,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也要抓实效果导向,力戒“虎头蛇尾”,做实调研“后半篇文章”。再好的调研成果,如果没有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那就是“纸上谈兵”。因此,调查研究既要防止“调”而不“研”,又要防止“研”而不“用”。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认真研究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招硬招。尤其要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确保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