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名家新论 > 正文
聚焦富民:五问五答
2017-06-22 17:26:00  作者:刘志彪  来源:理论之光

  聚焦富民和聚力创新,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今后5年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前者是发展的目标,后者是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

  从字面上看,聚焦,就是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富,既是人们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可以进行描述和比较的生活水平状态;还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实现居民收入增加和福利水平提高的政策过程。

  富民的内容是什么?一是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居民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收入水平由工资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收入等构成。现在江苏与浙粤在这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为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收入占比不高。但应该看到,居民社会福利保障水平的提升,会提高富民的平均层次。在此意义上看,江苏尤其是苏南的集体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江苏整体上的富民水平。二是要降低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提高其中位数的平均收入水平,不能用平均数代替大多数。江苏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因此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在全国也是属于比较小的。

  如果我们对聚焦富民这个战略目标进行严谨的审题和辨析,不难发现,其实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作为工作取向、导向和指向,需要我们仔细辨析和甄别。

  1 为什么现在要提聚焦富民?二次追赶战略理论

  过去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设法从贫困、温饱状态快速迈向基本小康。这是中国实施的第一轮追赶战略。中国GDP总量进入世界第二、人均GDP8800多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整体上进入了基本小康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自然转变为赶超西方中等发达国家为目标的第二轮追赶战略。第二轮追赶战略在发展的本质上,不是增长速度的追赶,而是发展质量的追赶,是全面发展水平的追赶,尤其是民生发展的追赶。

  从时间上看,聚焦富民必须制定不同时期的追赶中等收入国家的目标。撇开短期目标不论,江苏的富民目标是在中期内,即在2020年前,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长期看即在2050年之前,全面进入那时的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现在说要聚焦,说明过去经济工作的焦点不在于此。那么聚焦到哪儿了?应该说主要聚焦在追求产能和供给的数量上了。过去在人均收入较低的水平上,我们面临资本短缺和商品短缺。现在我们是资本过剩、商品过剩,不聚焦富民,不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居民福利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扩大内需,这个经济游戏就很难玩下去了,只会越搞越产能过剩。只有从追求数量转向提高供给质量,才能使富民后的需求不发生内需外溢,才能使消费升级成为支持本国创新的主要力量。而且,才可以从根本上回归发展经济的目的,避免发展格局陷入难以自拔的中等收入陷阱。

  从宏观上看,第一轮追赶战略形成了“中国经济奇迹”,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突出的、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老大难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启动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志的追赶战略,除了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经济目标外,在民主与法治、文化软实力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还有更加严格的标准,如提出了社会保障全覆盖、收入差距缩小、医疗服务人人享受、严格环保等新要求。显然,与第一轮追赶战略中把资源集中于经济建设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相比,这第二轮追赶战略的基本特征是“五位一体”的相对均衡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实现。

  2 怎么样才叫富裕?富的标准

  显然,富与不富是相对的。纵向比,我们现在已经从温饱、小康水平阶段,走向了追求高水平小康的阶段,正在启动基本现代化建设;横向看,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上的差距还很大,存在继续努力、奋起追赶的巨大的空间。

  富还是不富,不是用生产量来衡量的,而是用生产中最终由民众分享的程度、实际水平来衡量的。而且,“富”还是一个动态的标准。例如,世界银行曾经用总国民收入指标(GNI)划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达程度,2008年,人均GNI小于975美元即属于低收入国家,976-3588美元属于中低收入国家,3856-11905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而大于11905美元就属于高收入国家。到了2015年,这个标准有所提高,相应地分别变为:1025;1026-4035;4036-12475,;12475以上。江苏如果以人均GDP来计算,这在2008-2013年都属于中上等收入,2013之后进入了高收入行列。

  其实,江苏的人均GDP高,并不能算真正的富裕。早在2010年,根据美国个人和家庭收入统计,人均年收入1-3万美元归属于贫困或低收入,中位数收入群体是3-5万美元,中产阶级为5-8万美元,而高收入的富裕阶层要大于8万美元。2015年,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094.25美元,2016年到43432.50美元。同年江苏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只有4742.63美元和4828.15,只有美国的1/9强。其中农村居民只有2610.14美元和2650.59美元。

  当然,如果在国内比,江苏居民的富裕程度,平均来说处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之间的水平。其中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处于城市组中的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之间的水平,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处于农村组中的中等偏上收入和高收入之间的水平。也即是说,江苏农民收入水平,在全国农村的位置,要比江苏城市居民在全国城市的位置高。这是符合现实的,说明江苏农村相对于其他地区要发达。

  3 究竟要富谁?分阶层的分析

  首先,聚焦富民要富的是民,不是政府机构,不是企业主,也不是金融机构,而主要是普通老百姓。要让民众过好日子,政府和一些过去分配上处于优势地位的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就要过紧日子。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中,处于强势地位的政府、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拿多了,现在要在分配上要突出向居民、向劳动者这些主体倾斜。

  另外,聚焦富民也不是要“富”所有的“民”,民也是分阶层的。有些“民”,还很穷,而有些民,已经高度富裕,如拥有较大资本积累的资本所有者、高收入的先富起来阶层,他们要做的,应该是为富民政策做贡献。因此,聚焦富民必须首先弄清楚在我们的社会各阶层中,哪些人早已经富起来了,现在不是要富他们,而是要他们帮助那些不富裕的穷人;哪些人不仅没有富裕起来,而且还存在基本的生存问题,需要通过精准扶贫,帮他们从贫困尽快转向温饱、从而加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富民的重点可能在于培育一个日益增长、壮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只有这个阶层不断地成长和壮大,才能保障社会持续稳定地发展,才能意味着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实现基本现代化,才能圆我们的中国梦。

  从空间上看,聚焦富民就是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苏南苏北苏中之间的收入差距。江苏城乡差距虽然在全国是最小的,但是苏南苏北苏中发展差距比较大,尤其是徐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和宿迁五个地级市,无论是城镇常住居民,还是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等,都处于比较低的阶段。现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扬子江城市群的战略构想,这有利于打破富民战略按长江天险进行南中北横切划分的传统套路,实施纵向的跨江融合发展和渗透。

  4 谁来实施聚焦富民战略?主体分析

  富民不应该是对个体、家庭的要求,而应该是官、企、民、社会组织等的多主体联合行动,是一种基于个体、家庭努力的集体联合行动。因此,对于努力追求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政府来说,富民目标就是它的一个基本战略,一个必须动员全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集体行动。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因此作为企业集合的产业富民,就是政府落实富民政策措施的基础性组织形式。由于国民经济财富是由产业活动所创造,因此强调产业富民,就是强调通过鼓励生产性努力,来追求居民财富增加,这就是实体经济活动;相反,那些非产业活动增加的收入,如财产收入、再分配和转移收入等,鼓励的是非生产性努力,是虚拟经济活动。所以产业富民是最根本的富民途径和措施,是任何其他方式都不可替代的。

  产业富民有一个产业选择的问题。一般来说,必须选择生产率高、附加值高的产业。符合这个条件的产业,除了先进制造业外,还有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以及一部分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过的生活服务业,如旅游、购物、娱乐等。苏北如果不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而是走出一条生态化发展的新路,那么宿迁、淮安以及苏中北部部分地区围绕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就必须建设打造成生态经济区。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这一块虽然是最有生态价值的地区,但是发展什么产业为妥?仅仅搞旅游业行不?我觉得不够,因为仅一个宿迁市就有600万人口,仅搞旅游业,产业容量不足于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和致富问题。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是聚焦富民战略中必须始终遵守的基本原则。其中,提低限高的富民策略,需要强大的政府职能来支撑。提低,不仅仅是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和提升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如居民在医疗、教育、基本住宅、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减少,等于增加收入,等于平均的提升了居民富裕程度。限高,则需要在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基础上,对少数高收入者的收入进行更大力度的再分配调节。

  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除了国家税收制度调整外,关键是靠市场、靠民间、靠企业的功能的发挥。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其实已经演变为“工薪阶层税”,非常不利于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未来,我们应该提倡、鼓励发展良好、具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进行内部分配改革,让它们成为“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崛起”的主要力量。

  5 用什么办法来富民?手段分析

  从总的方面来看,影响富民的根本因素就两个,一个是生产性努力,另一个是分配性努力。富民不能仅仅是分配性尤其是再分配努力,后再因素多了,不仅会使民众的生产性努力受到抑制,而且也会扭曲市场机制,挫伤劳动投入的积极性,不可能持续下去。

  生产性努力是指一切创造财富、增加财富总盘子的活动。它是富民的前提和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它只能通过增加劳动投入总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两个途径来实现。其中提高生产率的办法,也只能是技术进步、机器劳动替代人类劳动、鼓励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改善经济体制等。只有财富总盘子不断地做大,人均财富才能不断地增加。

  分配性努力,是指一切不增加财富总量、而仅仅是分配和再分配财富的活动。在创造的财富一定的前提下,分配性努力是零和游戏,即我失去的,就是你所得到的,反之亦然。影响居民财富增加的分配性努力,还可以区分为初次分配性努力和再分配性努力两种。前者是在实体经济生产领域内部发生的,后者是在生产领域与非常生产领域之间发生的,更多地与具有强权的国家性质有关系。

  初次分配性努力的具体形式至少有两项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财富在国内居民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分配。GDP中外资拿得多,自然本国居民就会拿的少。依靠吸收外资来发展经济的地方,如苏南地区,都普遍存在这一分配失衡的问题。

  二是财富在创业者与打工者之间的比例。资本所有者拿多了,创业的人多了,就会出现平均财富大大高于中位数财富量的格局。如浙江与江苏的差距就只要在此。

  再分配性努力,形式比较多。对我们的分析来说,比较有意义的是:

  一是财富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在财富一定的前提下,政府和企业从这个总盘子中拿多了,居民就不可能很富裕。江苏过去一直上交国家财政比较多,藏富于民不足,这是江苏聚焦富民战略的软肋。

  二是金融因素。现在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弱,而虚拟经济过火,善于和敢于利用金融杠杆、敢于炒作资产增值的地方,往往要比单纯做制造业的地方富裕。这种分配性努力是造成在财富生产与财富分配之间不成比例的根本原因。

  从扭转分配性努力入手,鼓励生产性努力,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高GDP中的含金量。为此江苏主要可以从强壮制造业开始做起。江苏过去靠制造业起家,也要靠制造业走向未来。制造业强大的生产率,是富民的基础,是整体生产率提升从而是劳动者收入提升的基础。应该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制造业都可以富民,有些制造业严重的产能过剩、供过于求,不值得投入新的资源。富民应该选择比较生产率高的产业,

  限于文章研究的主题,我对于强壮制造业,这里仅仅提2个建议:

  一是江苏要率先实施首席工匠师制度,让其持有企业股权;

  二是在教育上要彻底扭转对制造业职位和技师的歧视,把一些好的大学转化为职业技术大学,让其享受类似于985、211的待遇。

  刘志彪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教授

来源:理论之光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