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名家新论 > 正文
深刻认识伟大社会革命
2018-11-08 14:07:00  作者:王燕文  来源:党建研究

原标题:深刻认识伟大社会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这一重要论述,从伟大社会革命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革命意识、保持革命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党所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艰巨而又复杂

  近代以来,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在社会革命中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随着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历史与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不负历史重任、不畏艰难险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奋力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以政治革命为主导的伟大社会革命。为了实现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我们党所面对的革命形势十分险峻而又复杂。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一场以探索发展道路为主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由于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异常复杂,加之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我们党历经了一段艰难的探索过程。在困难面前我们党并没有畏惧,而是不断砥砺前行,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改革开放是一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导的伟大社会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面对传统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困境,打破思想层面的僵化状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为改革开放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勇于面对时代难题,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是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些历史性成就是党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成果。

  全方位的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囊括了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整个社会运动系统,具体落实到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实现了社会总体的历史性发展和历史性飞跃。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其涉及方面之多、领域之广前所未有,成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开创性的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党建层面,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上升到自我革命高度。在法治层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突出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在民生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实现从非均衡发展到全面协调共享发展的转变。

  深层次的社会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过了一个从易到难的改革发展过程,现阶段面临的矛盾叠加、难题丛生,“啃硬骨头”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直面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等突出矛盾问题,推动思想持续解放、改革不断深入、工作稳步落实,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施以大刀阔斧式的变革。

  根本性的社会革命。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逐步实现从“摸着石头过河”向“顶层设计”转变,我们党更加自觉地从总体性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达到了全新阶段,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有了全新把握。

  新时代一以贯之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任重而道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在深刻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上,深刻把握处于不断变动中的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勇于革命、善于革命的意志品质不断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前进步伐。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新时代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比如,经济领域的国企改革,垄断行业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社会领域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司法领域制度改革,生态领域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考验着共产党人的勇气、胆识、担当,更关系改革事业的成败。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明显提升,但同时也存在着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这就需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与经济体制。

  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的任务艰巨复杂。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经济逐利性的挑战,传统宣传管理方式面临迅猛发展的新媒体的挑战,我国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过程中面临各种敌对势力遏制和渗透的挑战。这就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当前,我国民生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短板,社会呈现急速变革、复杂多样的局面,任务更为繁重迫切。这就必然要求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我国环境保护总体上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污染重、生态受损大、环境风险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必须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盯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

 

来源:党建研究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