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人文周刊 > 百家 > 文字 > 正文
骑鹤下扬州是指哪里
2017-09-15 09:36:00  来源:新华日报

  跟@赵所生老师学历史

 

  【骑鹤下扬州 是指哪里】

  扬州人从感情上很不愿接受这一说法:“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不是指今日扬州,但这是史实。此语出自南朝《小说》。扬州作为行政区划,从汉至南北朝,大体指江南浙赣闽苏皖等地,治所主要在今南京。隋开皇八年在广陵设扬州,亦即隋以前广陵从未称扬州,故“骑鹤”所下应当不是今扬州。

  【“安”字为何从“女”】

  《说文》:“安,从女在宀下。”宀,表示房屋或家。那么家中有“女”为何就能表示安定?在古代农业社会,兴宅、娶亲,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件大事,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有了房子,娶了女人,便心安了。心安就能乐业,踏实地过日子。反之内心焦虑不宁。

  【最常见差错:奈何桥】

  白天很忙,晚上便看看电视剧,权当休息,可是屡见荧屏字幕将“奈河桥”打成“奈何桥”。奈河,传说中的阴阳界河,河上之桥即“奈河桥”。如《西游记》第十回有“陛下,那叫做奈河桥”。因“奈何”“奈河”音形相似,“奈何桥”似也说得通(去阴间是无可奈何事),所以频频出错。

  【“汀步”错吗】

  西湖景区有一“行走汀步注意安全”警示牌,某刊批评“行走汀步”不通,应为“行人停步”。作者恐不懂园林建筑,对古汉语也不甚了解,属乱批评。汀,与水平的小洲。汀步,景区水中或草坪上铺设的供游人通过的踏脚石,今网上汀步石广告铺天盖地。自己不懂还批评人,有点可笑。

  【“染指”由来】

  “不义之财,决不染指”,其中的“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春秋时,楚人给郑灵公送来甲鱼。郑灵公用甲鱼宴请大臣,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气极,“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即伸出手指在盛甲鱼的鼎里蘸了点汤尝尝滋味就走了。后用“染指”比喻谋取非分的利益或插手参与分外的事情。

  【使者为何叫“使节”】

  “节(節)”本指竹节,它跟使者何关?其实“使节”原指君王派遣使臣出使或巡视时所持的信符,它多为饰以牦牛尾之类的竹竿,如宋徐铉“我持使节经韶石”句。汉代的使节叫汉节,如《汉书》:“(苏武)杖汉节牧羊。”因为使节唯使者可持,所以代指使者,如现今常用“外交使节”。

  【“铤而走险”之“铤”解疑】

  人们都知道“铤而走险”之“铤”不能写作“挺”,那么这个“铤”是何义呢?西晋学者杜预对《左传》“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句注释曰:“铤,疾走貌”,也就是迅速奔跑的样子。故“铤而走险”原指快速奔跑而误入险境(因为慌不择路),后来转指因为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楚王爱细腰”爱的不是女人腰】

  某散文:“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快要饿死的女人,尽管腰细得盈盈一握,还能做什么用?”这是对此典故的常见误解。《墨子兼爱》:“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文中说得很清楚,楚王喜欢的是“士”“臣”亦即男人的细腰,并非女子杨柳细腰。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