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人文周刊 > 百家 > 最新推荐 > 正文
艺术家要做社会与未来的推动者
——对话著名画家、省国画院副院长杨耀宁
2017-11-10 09:37:00  来源:新华日报

  浩气凌霄 250cm×250cm

  银线飞歌 270cm×250cm

  文化圆桌

  “再造自然——杨耀宁中国画作品展”日前在宁夏开展。展览上,我省美术家杨耀宁的作品以强烈的个人风格,造型和色彩上的锐意创新,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观感。杨耀宁,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兼山水画创作研究所所长。近日,记者就中国画在艺术创新上还存在哪些不足,江苏山水画要怎样继往开来、创造时代精品,与杨耀宁进行了一番有关艺术创新的对话。

  记者:您笔下的山水,与大自然的天然面目有很大区别,画面张力十足,光、色、线条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请问您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个人风貌的?

  杨耀宁:中国绘画主要表现点、线、面的关系,而西洋绘画主要在色彩、体积、质感上下功夫,双方各自有不同的艺术传承与特色。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曾经花了十几年功夫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在南京博物院,我有幸接触到一批珍贵的画册和古画原作,并跟随萧平老师学习传统绘画。同时,我对西方油画、摄影、版画包括当代艺术等艺术门类,也下功夫进行了研究。

  但是我认为,讲好中国水墨的当代故事,我们首先要把传统的基础打牢,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理当去建立具有民族特色、融合多种元素、适应当代人的新图式和新感动。这也是我的创作过程中从“传统山水画”到“现代山水画”的转变之路。

  记者:您1996年进入省国画院工作,之前已在7个国家举办了展览。后来您在业内却有一段令人惊讶的“十年沉默”时光,能否说说您当时做出这样选择的理由?

  杨耀宁:在进入省国画院工作之前,我曾在清凉山扫叶楼研究龚贤,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并先后在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展览。到了2000年左右,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开始兴起,有不少拍卖行、画廊与我们联系,对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你要画漂亮的画。什么意思呢?当时,一批色彩美丽、线条优美、富有装饰性的作品最受拍卖行、画廊的欢迎。江苏省国画院在全国艺术界影响很大,是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当时,我反复思考:我不能为了金钱和市场,把这么好的平台、这么好的机遇给兑换了。之后,我选择用十年时间退出美术圈子。所谓退出,指的是我并没有停止创作,只是停止了市场交易和展览,停止了那些熙熙攘攘的事务,回归艺术本身。

  如今,画坛整体创作风气还有些浮躁。我曾经看到一个画家在自己的作品上特别署名“我是某某著名画家的弟子”,生怕别人不知道。艺术是一种境界,更应当是一种信仰。我始终认为,我们应当与现实的尘嚣保持距离。

  记者:周京新曾评价说,您是一位不断追求创新的山水画家,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艺术与创新的关系的?

  杨耀宁:当前,我们的美术创作已经形成共识:艺术需要创新,创新才有未来。我们要不断带给大家新的东西。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时代,一部手机就有太多信息,别人为什么要来看你的画?如果你的艺术带给大家的永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毫无悬念,观众就不会对你有期待。

  当然,创新并无捷径,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积累过程,需要艺术家踏实心境,不畏失败。我们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图式”,通过这样的图式来感受社会、感受时代,影响社会。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好的艺术,应当具有中国气派、中国境界、国际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应把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

  记者: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您个人也在创作中孜孜不倦地打通中西方艺术。在您看来,中国与西方艺术彼此应该怎样借鉴、融合?

  杨耀宁:过去我们注重传统的水墨、笔墨,现在,东西方文化一定会在更大的平台上相遇。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我认为,大家走到一起,新的审美范式就会出现。

  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艺术家对于社会应当起引领作用。上个世纪,西方美术界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危机:画家的社会价值是否要被照相机所取代了?其实,创新的艺术,就不会被取代。毕加索、马蒂斯、莫奈等大师,不正是从亚洲、非洲的艺术中吸取了新灵感、创造出崭新的艺术?他们通过创新的架上绘画、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都在传递着通过艺术影响世界、改变社会的观念,这是我们当代艺术家应当坚守的职责。

  在国际化过程中,我们要锚定我们自己的文化坐标,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西方油画在表现“一根线”的时候,受到绘画材料的局限,没有律动感,在一根长线上犯了傻。我们传统中国画“墨分五色”,变化万千。张大千到欧洲去,毕加索对他说,你们那里的艺术那么发达,为什么还要到巴黎来跟我们学艺术?现在,我们应当用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去影响西方。

  记者:是的,中国画的精神之根必须深植于传统。如今,在继承传统与锐意创新方面,您觉得我们的当代艺术家群体还有哪些不足?

  杨耀宁: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路。但是,请问路在何方?这是一个时代之问。一本《芥子园画谱》,就是古人绘画符号的记录。彼时,古人通过山、石、云、水来体现情怀、精神,这些固定的符号,也烙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现在,我们有些画家总是亦步亦趋地去描摹隐士、茅屋,而不去表现我们当前社会新知的、充满着生机的山水田园。那么,这样的作品又有何动人之处呢?

  同一片山水、同一片江河,我们怎样创新?傅抱石先生上世纪的两万三千里写生路,浓烟滚滚的烟囱、火红的钢铁厂炼钢场景,都成为彼时的表现对象。如今,山还是那座山,但是我们却不能再去画烟囱,现在的理念是保护自然,这些题材都属于污染了。我们要画的是休闲美好的群众生活,要画的是退耕还林的自然保护政策,表现一种积极的心态,而不是残山剩水、茅屋隐士的消极心态。在这一点上,我们当代艺术家要秉持艺术引领时代风气的理念,要激起大家对未来的期待。我始终认为,艺术家要做社会与未来的推动者。

  记者:作为江苏山水画的重要画家,您认为江苏中国画如今的发展态势怎样?

  杨耀宁:江苏传统绘画艺术积淀深厚,像徐悲鸿、刘海粟、傅抱石等大师,都是江苏画坛引以为傲的先贤。省国画院去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其命惟新”60周年建院大展,展示了我们全省中国画创作的丰硕成果。承前启后,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应当有自己历史担当。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危机。以山水画来看,近十几年来在全国各大美术展上,江苏山水画入选的数量和质量还不是十分理想。新金陵画派要求“笔墨当随时代”,我认为,在代代传承有序中,我们不能仅仅陶醉于先辈留下的经典之中。我们生活在前人的创造中,我们也应当将我们的创造留给后人。现在,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4.0时代,我们应当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我们的创作中。再优秀的文化也是需要发展的,我们应当站在传统文化的高地,放眼全球、奔向未来。

  本报记者 顾星欣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