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人文周刊 > 记录 > 图片 > 正文
峥嵘岁月稠,还记得我们吗
2017-08-29 17:08:00  来源:新华日报

  《还记得我们吗?》 作者:高 云

  视 线

  建军90周年之际,画家高云20年前创作的一幅中国画《还记得我们吗》再度勾起网友的烽火情怀。

  这幅画曾入选全国美展提名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画面上三位新四军女战士,青春靓丽,朝气蓬勃,她们的目光穿透历史的烟云,似乎在向今人发出锥心之问:还记得我们吗?

  回忆起当年的创作历程,高云很是感慨,“对我们来说,或许能记住抗战英雄,但是普通一兵,他们同样献出了青春,献出了生命,甚至没留下一个名字,我们还能记得他们吗?”

  在微信朋友圈,很多新四军后人对这幅画赞誉不已,因为在这幅画上,他们看到了父母一辈毁家纾难、投笔从戎的往事,看到了他们历经战火淬炼而愈加熠熠生辉的青春!时光荏苒,这种激情燃烧的岁月,后来人怎么可以忘记!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长期从事统战工作的周和平回忆说,这幅作品让他想起了两位新四军女战士。

  他的老家沙洲地区濒临长江,抗战时期是新四军与日伪军拉锯之地。抗日烽火中,当地一批知识青年如韩本初、孙刚、李桐明、陈令仪等加入了革命,他们或者去苏北参加了新四军,或者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1941年5月的一天,“江抗”司令员兼政委谭震林曾在年丰小学发表过演讲,号召各界人士共同抗日。会后还在有三棵古银杏的操场上放映了苏联电影《农夫曲》,这在当时是一件新鲜事,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抗日热情。多年之后,周和平在年丰小学读书,常常听到老师们提及这件往事。如今,他又成了新一代的红色故事讲述人。

  1945年前后,周和平母亲所在的村里来了一批新四军。他们是在一次与日伪军战斗失利以后撤退过来的,战士们分头住在老百姓家里。考虑到队伍中有批伤病员,当地百姓还专门组织慰问,帮助他们洗刷缝补,还送了不少慰问品。周和平母亲那时才十二三岁。村里来了部队,孩子们最好奇,慢慢地和这些战士也就熟了,也会帮他们做事,战士们也常常把慰问品送给孩子们吃。周母与其中两位担任医护兵的战士很快就混熟了,关系很好。直到今天,周母已然85岁了,依然清楚地记得她们的名字,一个叫路一鸣,另一个叫陈金若。两个名字是否确实这么写,其实周和平并不肯定,因为,当年周母也只是记住了她们名字的常州口音。周母那时聪明伶俐,两个女战士也很喜欢她。如果不是因为年龄太小,她也许真跟着部队走了。

  一次,周母又去找她们玩,但没有看到路一鸣,就问陈姐姐,陈姐姐也不说话,只是用手指了指北门。北门外面是一片竹林,沿着竹林是一条河,周母看到路一鸣坐在河边的石阶上,手里拿着两张信纸正在痛哭。周母当时不懂为什么路姐姐会哭。因为在她心里,路姐姐是个坚强的人,每次给伤病员换药,孩子们看到血淋淋的伤口都会逃跑,可路姐姐连眼睛都不眨。后来,周母才知道,原来是路一鸣的丈夫牺牲了,她刚刚收到了信。

  不久,部队要出发了,听说是过江到苏北去。部队是夜里走的,周母没能给两位姐姐送行,但她一直想着她们。

  过了不少日子,一个惊人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了:这支部队在渡江时,船漏水沉了,船上的人都牺牲了!

  后来,周和平专门查了史料。据记载:当年根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江南的新四军在向江北转移时,确实发生过一次江难,造成800多名新四军指战员遇难牺牲。此事发生在1945年10月15日,北撤地点在常州武进的荫沙口渡口。

  路一鸣她们上的就是这条船吗?她们真的牺牲了吗?

  这些年来,周和平说母亲一直在念叨这件事,她希望这不是真的,希望路姐姐、陈姐姐还健在,她们还有可能见上一面。

  “还记得我们吗?”面对这幅画,周和平百感交集,他说,“我母亲记得,我们大家都会记得的!”

  本报实习生 王镥佳 本报记者 董 晨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