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人文周刊 > 新潮 > 文字 > 正文
心高气傲的嫂子
2017-09-15 09:28:00  来源:新华日报

  我的一位本家哥,年龄比我爸大,身高1米8,五官端正,不过头发有点稀,年轻时估计也浓过。这样好的条件,啥媳妇娶不到?可是因为没了爹,家里穷,他老大不小,依然没娶上媳妇。

  后来,他从外面领回来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讲话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习惯叫这类女子为“蛮子”。

  那时,庄上娶不上媳妇的男人,都是从外边领,她们大多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山区,来了就喜欢上我们这里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可本家哥领回的这位嫂子,心高气傲,不满意这不满意那,总是想家,直到生下第一个孩子。

  我比这位本家哥的大闺女小一岁,比他的二闺女大一岁,我们三个经常一起玩。打记事起,就看到她们家门口附近的空地上,堆放着好几排洋灰板,我们仨最喜欢在上面跳来跳去。起初,我不知道这是谁家的洋灰板,她俩说:“这是俺家的,俺家要盖楼。”

  当时庄上,泥坯房随处可见,青砖瓦房也不多,楼,压根没有。人们生活节奏慢,农忙结束后,秋冬时节基本啥都不干。

  本家哥不同。这边收完麦子,那边就骑上车子,上县带菜去。车子一边挂一个大篓,装得满满当当,第二天下乡吆喝卖掉,整批零售,赚个差价。

  蔬菜结下来带蔬菜,水果结下来带水果。冬天没啥带,改收花生。一早出去,晚上回来,车子上准能绑两麻包,足有两百斤重,零收整售,又赚个差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冬夏,往来奔波,本家哥脚上的解放鞋永远破旧不堪。

  嫂子为人其实挺好,不但比一般的家庭妇女有想法,也比一般的家庭妇女能干,待生完最后一个孩子,也骑上车子,跟着丈夫出双入对,带菜,收花生。

  撇下仨孩子在家,老大负责煮饭,老二负责烧锅,老三不过两三岁,睡醒找不到妈妈,哭个不停。

  家里还养着一头母猪,几个月就下一窝仔,卖了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别看本家哥一家大人孩子都这么能干,吃得却是异常节省。有好几次,我去他家玩,看到他们吃的不是白面馒头,而是黄玉米饼,我家很少吃这个,给我馋得啊,一回家就闹着要妈妈做。

  我们这儿的饮食习惯是早上馒头,中午面条,晚上馒头。他家中午也吃面条,可我发现他一家子都喜欢吃面条时就馒头。大人那样吃,小孩看到,也想那样吃,哥和嫂没办法,明明能吃下一整个馒头,为了给孩子做榜样,只轻轻地掰下一小块。

  嫂子会腌胡萝卜、白萝卜,还有韭菜花。我们这里不兴腌菜,每当看到她家二闺女吃馍就萝卜条,撕咬萝卜皮时,我都馋得直咽口水。

  因为能干苦干,因为处处节俭,他家很快就住上了楼房,可嫂子依然不甘心,又把希望寄托在仨孩子身上。

  大闺女上五年级时,迷上了摔四角,成绩一落千丈,嫂子气得一棍子打下去,棍子断成两截,她自己也心疼得哭了。

  二闺女第一年没考上初中,嫂子问:“复读再考不上怎么办?”

  二闺女说:“勒死我。”

  大闺女考上大学的头一年,嫂子又给她们立下规矩:老大的学费我们出,老大毕业供应老二,老二毕业供应老三。

  仨孩子井然有序地大学毕业,个个出息,都在大城市找了工作买了房成了家,老家的楼房也推倒重盖。

  如今,嫂子抱上了大闺女的儿子、二闺女的儿子、小儿子的儿子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下她总该满意了吧?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有河有海   编辑:韦轶婷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