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人文周刊 > 新潮 > 最新推荐 > 正文
从小篾匠到大学生
2018-02-02 09:19:00  来源:新华日报

  我家在农村,对面是小学,从小在朗朗书声中长大。兄弟三个都爱读书,学习成绩好,奖状贴满一面墙。父亲夸口,三个儿子,将来六个大学生。何故?儿子大学生,对象自然也是大学生,二三得六么。

  1968年推荐上学,我上不了高中,因为爷爷、父亲、哥哥都是识字的,要让祖孙三代不识字的人去读。白天在地里劳动,看着昔日的同学上学放学,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翻到一本连环画《我要读书》,高玉宝小说改编的。高玉宝家里穷,自己要读书,没钱不能去。他在前面跑,母亲在后面追,急匆匆摔一跤,母子俩抱头痛哭。看到这里,禁不住泪流满面:旧社会穷人上不起学,现在我们为什么还是上不了学?

  想想还是学个手艺吧,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我学的是篾匠,用竹子劈篾,编竹篮、竹筐、竹席等用品。学徒三年,出师后帮30个工,押金30元,中途逃师押金不还,学满出师置套工具。

  5月20日晚,师傅带几个同行,到我家吃投师酒。父亲把我叫到里屋,让我在投师纸上签字。一时悲从中来,我哽咽着问,“爸爸,难道我就这样拉倒了?”父亲也掉泪,“儿子,你晓得的,我做大人的也是没有办法啊!”

  学手艺做得苦。在人家织篅条,一天到晚蹲着,下肢完全麻木,收工时站不起来。两个膝盖软的,扭来扭去不好走路,两只手扶着,好一阵才恢复。做篾匠苦,更重要的是心里苦,无望比贫穷更加可怕。

  上学的念头始终没有断过,经常重复同一个梦境:坐在教室里,上课前点名;我站起来答“到”,满堂哄笑;老师解释,某人因故学习中断,现在复学;四下一瞧,课堂里都是比我小好多岁的学生……

  1978年,弟弟考上大学。我当兵第6年,国庆节到连部看报,《浙江日报》报道全省高考录取情况,当年文科录取分数线是300分。这条十分重要的消息,极其偶然地看到,重新燃起我上大学的希望之火。

  部队强调安心服役,我抓紧业余时间自学。节假日躲到连部温习,野外训练休息时在山坡上看书,晚上站岗书本放在口袋里,路灯底下看几眼。退伍返乡时经过上海,日夜商店度过一夜,看完两张试卷。

  1979年2月底退伍,在家自学了一个月,下决心到学校插班补习。4月7日第一天到校,与比我小十几岁的学弟学妹一起坐在教室里,过去反复出现的梦境奇迹般地成为现实,那种心情与感慨一言难尽。

  我重新规划了高考方案:语文、政治、地理、历史,每门考80分,数学考40分,参照1978年分数线,总分360确保录取。史地政重点揪大题目,语文把作文做好,数学大小题目都要抓。

  每天早晨四点起床,摸黑在操场上跑三圈。天蒙蒙亮开始背书,进校半个月,历史、地理两本复习教材从头至尾背出。白天上课听讲,参加各种测验,晚上主攻数学,看懂题目,分析题型,熟记运算方式。

  手头有一本南昌铁路局编印的试题集,160多个题目,先看懂解题方法,再默记其解题步骤。反反复复看了五六遍,用理解加背诵的办法攻数学。晚上九点半,宿舍熄灯,买不到煤油,打着手电筒解题。

  有过两次这样的经历:深夜解题,解不出来,睡觉;梦中继续解题,仿佛解出来了,起来还是解不出;躺下再睡,恍恍惚惚,仍在解题; 醒过来,真的解对了。人虽然睡着了,大脑还在思考,所以出现梦中解题的现象。

  用脑过度,影响胃纳,吃不下东西,辣酱拌米饭,强迫进食。补习辛苦,精神亢奋,效果明显,进校一个月全县统考,我总分第一。最担心的数学,第一次测验16分,此后节节攀升,最后一次测验58分,比预期好。

  7月7日高考,各科均在意料之中,考试结束核对答案,估测总分可在380分以上。骑车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田野里稻秧青青,感叹三个月不闻窗外事,浑不觉春去夏来,顿觉天高日丽,浑身轻松,说不出的畅快。

  没进家门,父亲一把将我拉到屋前的小菜园里,看并蒂相连、红透了的两个西红柿。他喜滋滋地说,“我天天在园子里转,从来没有发现这两个西红柿。这是一个好兆头,看来家里要出第二个大学生。”

  那天中午,我在亲戚家做客,表兄兴冲冲跑来报喜,说已经在县招办看到成绩,我总分407,全县第一,后来知道是苏州市文科第一。国庆节过后,我到北京上学,就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从此开始全新的生活。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黄健   编辑:韦轶婷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