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前沿 > 观点 > 正文
过马路低头看手机,当不当罚?
2019-01-29 09:13:00  来源:新华日报

  观点1对1

  1月14日上午9时许,在浙江温州市区学院路口,交警对斑马线上的“低头族”市民胡女士现场开具了10元罚单。这是《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今年元旦开始实施后,行人在斑马线上看手机被处罚的首张罚单。过马路低头看手机,到底当不当罚,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甲方 这个毛病该罚了

  互联网智能时代,手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患上了手机依赖症,连过马路的短短几十秒也是眼不离机。当人们无法形成安全过马路的自觉,当柔性的呼吁与提醒收效甚微时,处罚能发挥一定警示和倒逼作用。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是我们教育孩子安全过马路的童谣。如今,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也在教育我们,过马路低头看手机太危险。2016年6月,南京一男子过马路低头玩手机,接连被两辆车撞上,不幸当场身亡;2017年5月,南京一男子因为低头看手机,被有轨电车撞伤……仅在南京每月因“低头族”引发的交通事故就超过200起。

  怎样让“低头族”抬起头来过马路?交警、媒体呼吁多年,也有部分地区就“过马路玩手机”这一行为进行了探索式的提醒。例如,把“过马路注意”之类的字眼投影在马路上等等,然而这些呼吁和提醒的效果可谓微乎其微。

  当柔性的提醒无法唤醒低头族时,处罚其实是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温州交警的10元罚金数额不算大,意义却不小。处罚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处罚的形式,倒逼人们安全过马路。早在2017年8月,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就曾正式通过一项法案,如果过马路时低头看手机,将被处以最高99美元的罚款。无论是10元的罚单,还是99美元的罚款,如果低头族们能自此“抬起头来”,避开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确保人身安全,那这张罚单的价值又该有多大? 杨 丽

  乙方 罚款不是万能的

  低头看手机一旦造成交通事故,会害人害己,这无可非议。因此,《条例》的出发点是好的,即为了保障行人的人身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对纠正马路上的“低头风”也有积极意义。但是,将此纳入行政处罚,变为公共治理机制的一部分,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首先,手机已经成为你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何时何地接打、使用手机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作为一个理性的成年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安全意识来判别有没有危险、该不该看手机。因此,在安全范围内低头看下手机也要被罚,法规就显得“反应过度”了。

  退一步说,即便对“低头”这种不提倡的行为可通过立法的形式进行处罚和警示,但是,如何做到执法的有效性?究竟看几眼算是“低头看手机”?是看手机就算还是造成了实质性后果才算?这就可能带来不小的自由裁量空间,既增加了执法难度,也可能由此引发争议。同时,为了较自由的裁量空间,会不会出现滥用执法权的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换句话说,处罚“低头族”面临着处罚标准不清、难以界定的问题。如果单纯“一刀切”,看到低头看手机者就罚款,恐怕也只会降低法律威严。

  “低头族”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呼吁减少低头族,特别是马路上的低头族,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社会倡导等多种方式来推进。罚款不是万能的,也并不是任何问题都需要靠立法来解决的。

  魏晓敏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