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前沿 > 最新推荐 > 正文
给“慢科学”更大发展空间
2018-02-14 09:49:00  作者:王俊美  来源:新华日报

  瞭望者

  日前,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讲席教授史蒂芬米克(Stephen Muecke)于对话网撰文表示,他近期翻译了比利时学者伊莎贝尔斯滕格(Isabelle Stengers)的作品《另一种科学的可能性:慢科学宣言》,阐释了发展“慢科学”的重要性。

  “慢科学”最初由一群身在德国的科学家发起,提倡以一种更为悠闲的方式取代急功近利的研究步伐。他们认为,科学需要时间思考,也需要时间失败,科学的发展时快时慢,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科学的作用不完全体现在当下。因此,人们需要给科学空间,科学家也要给自身时间进行思考与消化。

  米克表示,“慢科学”与慢食文化等其他的慢事物具有共通性,现代科学中存在许多“慢科学”形式。斯滕格认为,“慢科学”正面临威胁。与“慢科学”相对应的“快科学”,试图在一定时间内快速得出结论,一旦研究人员过于犹豫或反复思考,就会被视作缺乏决断力,甚至是在阻碍科学流程。由此,在很多情况下,多问几个探究性的“为什么”的问题,最终让位于“因而断定”等结论。

  近些年来,商业实验室的数量增加、来自大学的公共资助减少,以及科学研究监管机构功能弱化等因素,使得科学私有化的现象加剧。斯滕格认为,这意味着产业机构可以用金钱买到他们想要的成果,而且他们还希望成果产出的速度要快,最好能比竞争对手的产品更早上市。米克表示,这种急功近利的情绪给同行评议带来了较大压力,专家在评议过程中,甚至忘记了一些有关公共利益的基本问题,如从事相关科研的意义与目的。

  “快科学”倾向于掌控科学进程,而“慢科学”更加重视多样性。米克表示,从一定程度上说,“慢科学”没有屈服于“唯成果论”,没有特别注重产业的关联性,因此,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产生更多的新理念。这也是许多科学家宁愿暂时不出成果,也要放慢脚步进行科学研究的原因。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