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新论 > 新华要论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维度
2017-05-25 09:53:00  来源:新华日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学界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正因为关切度过高而关注点和切入点不同,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上出现了多元化、碎片化等倾向,为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整体性的研究,以全面把握其总体内涵、发生逻辑、内在机制、理论构成,殊有必要。

  理论走向实际的维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自主性的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过程。从历史和逻辑上来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复合性的,是民族化、时代化、实践化、大众化的共时性横向展开的过程。

  世界性理论同民族性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全人类性的科学真理,必然要在全世界得到传播和发展。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民族特点相结合,根据中国具体特点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民族文化、历史特点相结合的特征。

  经典性理论同时代性特征相结合的时代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自身内在逻辑结构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历久弥新,具有经久不衰的经典性价值。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固定不变的理论,它始终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处于开放状态,不断焕发出其当代性的理论光辉。只有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发展着的实际相结合,并用以解决当代实际问题,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普遍性真理同具体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真理,不是公式化的教条,而是具体的真理,是行动的指南。离开具体性实践而抽象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最终将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极其重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践的具体性特点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必须把马克思主义贯彻到活生生的群众实践当中,发掘其理论体系中同具体实践联系最紧密的方面,对当下实践作出科学的理论指导,使之从理论形态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具体实践。

  严密性理论同群众性实践相结合的大众化过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内在严密逻辑的科学理论,是对社会生活和无产阶级实践高度抽象的深邃真理,具有特定的话语体系、逻辑层次、概念系统和理论架构,具有完整系统性和学术理论性。但再伟大的理论如果不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不转化为群众的意识和思想,也不能产生伟大的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基础上,以通俗化的语言、简明化的形式、大众化的风格,把马克思主义的严密性理论转化为大众化形态,传播到社会大众的头脑当中,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认知,真正掌握群众并形成强大的实践力量,实现时代精神精华向民众群体意识的转化。

  经验走向理论的维度:

  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

  经验向理论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向度。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实际上就是突破与创新的过程,就是沿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追随当代人类实践的步伐,根据时代特征和矛盾发展的趋势,不断实现思想解放,突破经典作家在当时条件下提出的、带有时代局限性和空间局限性的个别观点;就是要在坚持基本原理和结合转化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提出新的思想观点、概念论断、理论体系、对策思路,共时性地推进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

  几十年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时代,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时代。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也必然会形成标志性的理论创新成果,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时代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以当代世界格局和时代特征为背景,以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践基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逐步展开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新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国内走向国际的维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

  对外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的可能与现实的必要。从理论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结果,一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普遍性特征,具备向世界传播的理论可能性。从现实必要性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取得了很大成功,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越来越引起国外学者和政要的关注和兴趣。

  在当今中国文化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无法回避的困难,尤其体现在西方国家文化标准垄断与中国文化标准权缺乏的严重问题。现在的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所谓的文化“全球化”并不代表全世界的认可或全人类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强势文化操控下的一种主观审视,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所制定的规则。中国文化外向发展中,首先就遭遇了文化标准、文化观念的制约。一般性的文化传播尚且遭遇如此多的困难和阻力,作为带有强烈意识形态和制度内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对外宣传更是如此。

  中国思想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政治责任意识,增强对外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能力。首先,需要提升文化担当意识,增强对外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真正做到在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有责、负责、尽责,向世界说清楚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人类文明价值。其次,需要确立明确的文化标准权意识,增强学术外宣的自主性。中国思想界需要打造和坚守自己的文化标准,坚守政治底线和学术自主,突出展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核心政治理念、客观真理的要求、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意愿,完整准确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再次,需要建构独立的学术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传播的理论资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世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这些载体之一就是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我们必须适应当今世界意识形态学术化的趋势,尽可能不以刚性的政治话语而采用中性的学术话语来传播,以扩大它的受众面。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金民卿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