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新论 > 学习漫笔 > 正文
凝聚新时代道德的力量
2017-05-18 10:12:00  来源:新华日报

  学习漫笔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时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其方式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调适与创新,生命力才能不断显现。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必须大胆尝试、不断突破、力求实效。

  市场经济是合道德性的经济体制,它的根本内核是通过公开竞争配置资源,充分激活人们的竞争意识与进取精神,让资源配置趋于公正、合理、优化,并从制度层面减少腐败与不正之风产生的可能性。然而,市场经济有着与生俱来的负面效应,若干次竞争配置资源的叠加,必然形成“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局面,人们的自利情结充分激活,功利性过强的现象随处可见。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经济运行成本不断降低,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然而,诸多不实消息扑面而来,让人真假难辨,互联网诱惑放大人们的欲望,道德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选树先进典型过程中,一些人脑海中长期潜伏的认为英雄模范人物就是“高大全”的思想还在作祟。出于“保险”考虑,往往追求道德先进典型的完美化、绝对化,不敢选树有个性、有特点的典型,人为拔高、追求全面让一些人质疑美德存在的真实性、可信度、亲和力。推出典型时求量而不求质,道德先进典型影响的“持久性”难以延续。确立道德先进典型有时过于程式化和模式化,先进典型的“代表性”引发争议。按照一种模式、一种要求、一种标准产生的先进典型,往往面目雷同,既缺乏时代高度,又脱离群众基础。评出的道德先进典型,多数是处于社会中低阶层,是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而较少能看到中产阶层以及政治、文化、经济、体育等领域的人士出场,尤其缺少干部群体和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代表。这些群体中也一定存在道德先进典型,他们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会更有影响力。

  此外,没有形成“互联网+”环境下应用新媒体开展道德教育的稳定有效方式,公民道德教育方法缺乏层次性,导致道德教育的供给与需要产生结构性矛盾。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道德教育的永恒话题,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必须强化道德教育方式的创新,使道德教育的实效日渐明显。

  注重道德教育形成合力,展现“道德力量”。强化法律、制度、规范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合力,既充分展现法治刚性约束的力量,又充分彰显道德建设的浓郁氛围。注重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道德建设方面的合力,力求三方面的道德要求不产生脱节甚至对立。注重硬件建设和软件规范两者之间的合力,真正体现道德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注重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对不同群体分层分类“精准施教”。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基本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注重把握宣传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共鸣点,用身边典型、百姓故事诠释道德规范,用经典诗文、先贤格言传播中华美德,用质朴的讲述、生动的交流凝聚价值共识,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真善美,树立价值观自信。

  注重“非组织群体”的道德引领作用,促使他们向道德建设示范群体的方向努力。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使以兴趣为凝聚力的非组织群体呈海量状态。注重对群体中有号召力人物的道德引领,加强发现和培育各个群体中间的“道德之花”,努力促成各个群体成为道德春色满园中的一员。

  汲取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让道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比较,当下,人们比较太多,试图通过比较获得快感,这是其负面效应,应该加以警惕和排斥。然而,在道德建设方面,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展现爱心和实施利他行为,有值得发扬之处,加强这方面的理性探究和实践探索,非常有必要。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先进典型研究中心)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彭怀祖 徐红波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