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新论 > 最新推荐 > 正文
开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 论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品格
2017-01-19 09:10:00  作者:杜飞进  来源:新华日报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 高瞻远瞩、统筹兼顾,创造性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运用求真思维、创新思维;

  ■ 问题导向、未雨绸缪,创造性运用辩证思维、底线思维;

  ■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造性运用历史思维、前瞻思维;

  ■ 立足前沿、引领时代,创造性运用法治思维、网络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无不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无不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品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引领与行动罗盘。

  坚持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确立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总方略。善于观大势、谋全局,进行战略决策、保持战略定力,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鲜明标志。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涉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又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既涉及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与根本,又涉及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与未来,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治国理政的战略主题、目标、理念、布局、设计,集中体现了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与哲学品格。

  坚持统筹兼顾、协同耦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一带一路”,倡导成立“亚投行”、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等,是科学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成功创举。关于新形势下改革的科学方法论,习近平同志不但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而且突出强调各项改革举措的协同性、耦合性。他指出,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要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科学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围绕“三大规律”“三大发展”,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如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共享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等等。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求真思维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新实际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成果。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习近平同志“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重大论断,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无论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无论是经济新常态理论,还是新型国际关系理论,都是求真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都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结晶。

  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通过抓住和解决一系列突出矛盾与问题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在明确时代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现实矛盾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应该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关于分析和解决矛盾应坚持的科学方法,他指出,首先要有全局观,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坚持心怀忧患、未雨绸缪,通过客观设定最低目标、争取最好结果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这点突出表现为提出和倡导底线思维。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明确“废”的最坏结果,就能设定最低目标,并对“废”的各种原因及结果进行预判,找准问题实质、预见可能风险,主动化解问题和矛盾,从而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转化,达到“立”的最好结果。底线思维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得到了广泛运用,通过这一科学思维方式明确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与突出短板,通过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争取最好的发展结果。

  坚持以史为鉴、承前启后,从历史经验中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他大力倡导党员干部学习、研究历史,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发展趋势,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坚持着眼长远、继往开来,科学确立和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与规划。注重超前思维、提前布局,同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落实蓝图设计,是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他突出强调对发展规划和蓝图设计的贯彻落实,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钉钉子”的精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坚持立足前沿、顺应潮流,科学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进行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习近平同志立足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潮流和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沿来看待法治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律体系,加快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部署,深刻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上述精神。

  坚持把握大势、引领时代,通过用好、管好网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待网络、善用网络、善管网络,是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着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他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的时代意义,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强调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着力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个最大的隐患。他尤其重视建设良好网络生态,强调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此外,还提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

  (作者为光明日报社总编辑、法学博士)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