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新论 > 最新推荐 > 正文
黄明理:“为什么人的问题”是试金石
2017-11-15 09:28:00  作者:黄明理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这一试金石试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当今世界能够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政治口号的政党又有几何?而中国共产党人却能始终用事实向世人证明: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的初心,更是我们党坚定的信仰。历史也一再证明,正是这一信仰,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动力。因此,我们党必须且一定能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首先,要想真正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要解决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一根本前提问题。因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政党的根本政治信仰问题,政党的不同政治信仰最终是由其不同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所决定的。《共产党宣言》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基础上,坚定地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前进的主力军,因此,共产党人所从事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为最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的运动。这一价值理念中国化的理论产物就是毛泽东所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向中国人民的庄严政治承诺,也是党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秘诀。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报告之所以能够有勇气并无比自信地得出如此论断,就是因为我们党是先进性政党,为人民的解放而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不渝地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信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有了党的领导,才能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方向,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当然,顶天的理论需要有立地的行动来保证,实现党的宗旨最终还要靠每个党员干部来践行,党员干部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仰,把为人民服务视为实现人生价值和幸福的根本内容。一切工作都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和最高标准,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人生。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每一个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始终保持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要讲究科学方法,力争最大限度和最有效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次,要有效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要在时代发展中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执政党的政治信仰要通过路线方针政策来落实,而制定怎样的路线方针政策又是以这个政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为依据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人民走向幸福路的过程中也经历过艰难曲折,但这些艰难曲折锤炼了党,使党更成熟、更智慧、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进而更有效地服务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成为国家走向富强的生命线,也成为人民的幸福线。十九大报告将党的这一基本路线视为“人民的幸福线”,这一生动形象的表述既是对近40年来在这一基本路线指引下成功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党的基本路线重要政治功能和意义认知的重要提升。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人主要是从政治上解决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问题并初步解决其温饱,那么,改革开放后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位和由此确立的基本路线都是旨在解决中国人民如何富起来的问题。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快速而持续的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进行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也是历史性的成就。这一历史性成就意味着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状况决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决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时代我国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发展为“美好生活需要”,其需要的内容有了量的扩容和质的提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更加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它不仅包括物质的富裕,还包括精神的丰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健康、环境等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还意味着要更加关注人民自己切身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既表现在生产力上,也表现在生产关系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最终根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不再落后,但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分配与收入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很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人民群众生活内容的丰富性和人民群众共享主体的总体性。主要矛盾的新概括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

  再次,要有效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要制定正确的战略与策略,特别是要以解决民生为抓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旨归是如何更好地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此就要解决总目标、总布局、战略布局和具体路线方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为人民谋利益这一政治信仰落到实处。“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使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最终落脚到以实现人民的幸福为旨归;“五位一体”总布局充分表达了人民对建设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美好国家的期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是彰显了为全体13亿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价值取向;“五大发展理念”则解决了如何通过更好的发展来满足人民利益的问题。

  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保障和发展民生是基础和抓手,因为民生就是民心。在十九大报告中,民生建设不再是简单地作为社会建设的条件,而是提升到与社会建设并重。报告找准了解决民生问题的着力点:其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改善和发展民生的前提。其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这是改善和发展民生的核心内容。为此,必须做到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同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其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是改善和发展民生的基本保障。为此,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其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当前改善和发展民生的突出问题。其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改善和发展民生的重要内容。上述民生问题的解决方略可以概括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表明,十九大报告关于民生思想已系统化、体系化和完善化,做到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统一,既考虑到了民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与基础条件,又抓住了当前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通过上述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而落地生根,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上述民生举措上也得到了充分显现。

  (作者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