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悦读 > 最新推荐 > 正文
人类的终极资源是创新力
2017-01-19 10:32:00  来源:新华日报
 

  读书撷英

  钻木取火的人类如何一步步走向交易?曾经繁荣的文明因何没落?科学家曾预言的资源枯竭为何未真正发生?而经济发展正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水源、土壤、矿物、气候……然而,荡气回肠的历史终究使我们认识到,创新力才是应对种种挑战的关键。

  人类的目光为何总是如此短视?

  人们总倾向于认为创新和增长已经接近饱和。纵然无数发明和新事物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依然无法想象这种规律如何持续。

  “什么?就凭在船甲板下点上篝火,你就能逆风而上,逆流而行?请原谅,我可没有时间听这些废话。”1803年,面对罗伯特·富尔顿提出关于汽船的想法,拿破仑·波拿巴如是说。1837年,医学教授艾尔弗雷德·维尔波氏说:“消除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就是凭空想象,现在应用这种技术简直是荒谬。”他所指的就是麻醉医学。1859年,招募石油钻井工人时,没有人能相信竟有人愿意钻到地下去取油。1920年《纽约时报》报道称,制造火箭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火箭喷出的气体无法产生推力。49年后,在美国人即将登上月球之时,他们发布了幽默的更正语:“现在毫无疑问,火箭不但能在真空中运行,而且能在大气中发挥作用,《纽约时报》为自己的错误深表遗憾。” ……类似的论调数不胜数。

  特维德在《创新力社会》中提出了“创新设计空间”的概念。他认为,随着创新设计空间的不断扩大,全新的排列组合就能创造更多的机会。如果我们将创新设计空间中的现有物品数量从2翻倍至4,产生的重新组合就会从3个升至14个。创新设计空间扩大的本质就是超指数式增长。

  人类整体创新力拥有获得超指数式增长的潜在空间,当我们在特定技术中遇到物理极限时(比如微型处理器和火箭速度),其他领域的全新事物还会不断涌现,较为典型的模式就是:首先,新的核心技术是由以前的组合发明而成;而后,随着应用程序弹出,开始建立自己的创新设计空间;再而后,时尚元素开始涌入;最后,某项技术或派生应用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后,创造出新的核心技术,其后整个过程周而复始。

  我们是否在耗尽世界最后资源?

  1908年5月13日清晨,罗斯福曾召集数百位美国各界领袖和各路媒体齐聚华盛顿特区中心的白宫东厅。此次会议的主题事关国家兴亡的危机:美国的水、木材、金属、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良田等资源即将消耗殆尽—— 一场灾难就在眼前。结果恰恰相反,在此次演讲之后,美国的能源、铁、木材和食品的产量继续加速增长,势头强劲,从未放缓,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

  “IPAT公式”或许可以解释人类的担忧。公式中, “I”代表影响力,“P”代表人口,“A”代表财富,“T”代表技术。公式I = P×A×T意味着:人口越多,人们创造的技术和财富越多,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就越严重。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我们应该控制世界人口,降低生活标准,限制新技术的使用。

  然而,这里有一项灾变论者和恐慌贩子们看不懂的基本机制:在一个动态的社会里,通常我们开发或者寻找新资源的速度,远远高于使用它们的速度。《创新力社会》中,作者特维德从效率、回收、压缩、替代、数字化、虚拟化、生物培养、合成和共享等9个方面,分析了人类不会耗尽资源的理由。

  概括来看就是,人类的终极资源是创新力。相反,如果我们扼杀了创新力,创建了一个静态的社会,我们的资源很快就会枯竭。

  发展是否破坏了环境?

  关于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听到了很多种说法。但是,不是我们听说的每一个环境问题都是真实的。真相是,强烈的创新力、先进的科技和日渐增加的繁荣是环境改善的最有效的元素。相反,理想化过去、拒绝新科技、拥护零增长、追求无证据的潮流、拒绝权衡不同情况的利弊将会无法成功解决挑战。

  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世界经济论坛、欧洲委员会共同成立的环境绩效指数(EPI)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质量与国家收入水平呈明晰的正相关。所以,最富有的国家的环境最好,在西方国家尤其明显。

  经济增长开始会导致环境恶化,但持续发展,环境比一直保持贫穷会好很多。长远来看,顺序大概如此:

  第一阶段:大规模灭绝。最早的部落居民都是猎人,造成大规模灭绝,主要是大型动物和岛上的鸟类,还伴有定期为制造草原、平地和石南科植物而燃烧森林。

  第二阶段:进一步砍伐森林。早期的农民为制造耕地而彻底破坏了森林。

  第三阶段:大量烟雾和难闻的气味。工业化早期,空气和水都被大规模污染。

  第四阶段:清洁。随着社会变得富足,它们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与自然公园等结合。环境状况逐步改善。

  观察发现,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西方都处于第四阶段。是的,环境在过去变差,但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开始好转了。原因在于,我们越富裕,社会拥有的先进技术越多,对环境的污染越少。所以,关于“IPAT公式”,或许有更合适的表达:影响力=人口/(财富×科技)。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不是静止或者倒退,而是向前。关键不是限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是鼓励创新、创造财富和发展科技。

  (《创新力社会》:拉斯·特维德 著 简体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拉斯·特维德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