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悦读 > 最新推荐 > 正文
更值得警惕的“灰犀牛”
2017-03-23 09:09:00  来源:新华日报

  新书荐读

  罗振宇在2017年的跨年演讲上,提出了在今年需要注意的五只“黑天鹅”,分别是时间战场、消费升级、智能革命、认知迭代、后真相。以前人们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直到遇见了稀有的黑色天鹅,后来则把“黑天鹅”代指非常难以预测、不同寻常的事件,通常该事件还会引起连锁的市场反应、甚至颠覆。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最近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该书的作者米歇尔渥克是2007年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也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特约撰稿人、资深财经记者。书中提出的“灰犀牛”概念,或许是比“黑天鹅”更严重、更加值得我们去重视的现象。

  相比黑天鹅的低概率、巨大影响,灰犀牛指的是可怕的、明显的、高频率事件,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例如: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集中爆发以及在此之前的诸多泡沫破裂;飓风卡特里娜和桑迪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后的毁灭性余波;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现实数码技术;大桥坍塌和摇摇欲坠的城市基础设施;苏联的迅速衰败和中东地区的混乱,在事前均出现过明显迹象。

  灰犀牛这种动物,虽然在动物园很常见,但它们在南非灌木丛中很难被发现,因为它们会借助植被隐藏。然而,一旦当它们出现在你的视野中时,就已经朝你冲过来,让你没有机会做出反应。另外,人们在非洲旅行时,明知道犀牛很危险,但是仍然会去寻找稀有的犀牛来拍照,但当犀牛被激怒,直奔人们而来时,大多数人又会当场呆住,不知如何面对解决。

  而具体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人们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还是会去抽烟;人们都知道醉酒驾车危险,但还是有人会去侥幸冒险;还比如,当下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将会对我们社会产生重大挑战,可是大多数人基本都没把这当回事,或一直认为还有很久才会到来。切换到一个更大的视角,雾霾、气候变暖、饮用水短缺等都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灰犀牛事件,早已出现趋势,然而整个社会却依然会选择逃避心态、心存侥幸。

  人们应该如何辨识和有效应对那些明显的、高概率的危机事件?作者米歇尔渥克在书中提到,人们面对“灰犀牛”时有五个阶段的反应,第一阶段是否认,不愿意去接受;第二阶段是混日子,得过且过,推给未来;第三阶段是开始反应,尝试去回应;第四阶段是惊恐,意识到已经大祸临头;第五阶段是崩溃,行为已无力改变。灰犀牛事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正视它,我们不做任何进一步的追问,因为我们不愿意知道答案。因为我们害怕知道答案后,就不得不去处理各种麻烦棘手的问题,更害怕事情不能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往好的方向发展。这也导致很多时候我们承认危机的存在,但却一直按兵不动,直到最后大祸临头,无法挽回。

  所以,大多危险不是来源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或者太过微小的问题,更多只是因为我们长久地视而不见。重大危机发生之前的种种端倪其实都是一次次“绝佳的机遇”,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并且能处理得当,这种与众不同的能力会给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带去丰厚的利润。而大多数人之所以得过且过,不仅仅是因为那句话“桥到船头自然直”,更是因为看到大多数人都安于现状,自己也就放松麻痹起来。比如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人们会天然地觉得,不会所有人一起失业,总有解决的办法,因此不必杞人忧天。

  面对“灰犀牛”事件,作者在本书提出了“游猎攻略”,首先承认危机的存在,定义事件的性质,分清轻重缓急;不要静立不动,要防患于未然;不要浪费危机,危险与机会并存;站在顺风处,盯紧远方。这本书最大的洞见:关注哪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在其变得紧急前,开始行动,做好迎接准备。 孙 凌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