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成果要报 > 正文
以跨界合作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
2018-10-23 08:56:00  来源:新华日报

  三年前,扬州超前谋划、率先启动了“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这条纵贯扬州境内长达 100 多公里、划定面积 1800 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廊”到底建设得如何,遇到了哪些难题,还有些什么思考和建议?扬州市委研究室、扬州市环保局、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组成专题调研组展开调研。

  调研发现,扬州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精心谋划、大胆勾勒, 把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和江苏“1+3”功能区战略的实践要求,融汇于区域发展的谋篇布局之中,在江淮之间规划了一条守护全域、福泽后世的清水大走廊、绿色大走廊、安全大走廊、富民大走廊、文化大走廊,勾勒出天蓝水美、土膏微润、物产丰饶的江淮生态轮廓线。但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一个喜乐与痛苦交织、当下与长远纠缠、技术与人文叠加的复杂命题,当前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污水的治理、滩涂湿地保护、产业结构升级、乡村景观维护、流域文化传承、人口去留处理、条块管理突破,等等。

  扬州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不仅需要破釜沉舟式的自我革命,更需要有力的顶层设计和密切的跨界合作。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聚焦水主题,建立高层次领导协调体系。积极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国家层面建立协调机制,协调各省市共同抓好跨境生态保护工作。建立省级层面领导协调推进机构,建立跨市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重大规划、重点项目开展会商。提升项目包装水平,加强与国家级、省级金融机构对接合作,设立专项建设基金,并积极引导央企、国企通过混改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推动沿线城市共同发起、轮流承办高层次峰会和专家论坛,签订用水排水、污染共治、联防联测等协议,提高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

  修复水生态,打造高颜值长廊。着眼于整个生态系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一是“分流”而治。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中安排尾水导流、水系分隔、区域引排水调向、区域生态需水配置等重大工程,让各类水系各有其所、各畅其流。二是“休养”生息。坚定推进“三退三还”,促进河湖休养生息。实施区域主要河道及岸线改造,逐步恢复河湖的生态修复能力。三是“再造”生态。持续增加沿线森林面积和绿化质量, 加强各类湿地建设,营造水绿相依的森林—湿地空间,恢复生物多样性。四是强化“自净”。开展生态养殖应用研究,示范推广清洁养殖技术,构建净水生物系统。五是统筹“调蓄”。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充分利用水库和水闸,保障生态敏感期和敏感水域生态流量和水位,并在江淮交汇处规划建设大型人工湖泊,发挥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的综合效益。六是铁腕“治污”。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湿地、毛细管渗滤沟、蚯蚓生态滤池、稳定塘及生物膜处理技术等途径,从源头上减少污水的排放;实施化肥减量技术,推动高效植保机械作业,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实施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水提标工程,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效率,等等。

  突出水文化,打造高品位长廊。建好“一馆”,即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既要充分体现运河文化的至高性,又要融入江淮生态文化的多样性,使之成为最能反映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标志性工程和充分阐释绿色发展理念的新时代经典之作。塑好“两园”,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江淮文化国家公园。对古运河沿线古邗沟、高旻寺、东关古渡、扬子津古渡、瓜洲古镇与古渡等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修复和展示, 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国家公园,用好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等平台,讲好运河故事和江淮故事,做好江淮生态文章,扩大中国大运河在全世界的影响。打造“一带”,以明清淮扬运河为轴线,修复和提升淮安水上立交枢纽、归江十坝、运河三湾、江都水利枢纽等古今水利工程,系统展示江苏人修运河、治淮河、畅漕运、兴盐运的历史和中国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

  做好水经济,打造高效益长廊。做好水鲜文章,适度开展低密度养殖和野生水产捕捞,强化品牌塑造和包装营销,打造全国知名的高品质水产生产基地;推动渔村整体外迁,利用现存民居,打造渔村历史文化展馆和民宿,经营各类特色农产品和湖鲜佳肴,帮助渔民解决就业问题。绘好水景图画,支持发展养老、旅游、文化娱乐等项目,打造湿地公园,做大核心景区;沿江淮生态大走廊轴线有序开发河湖生态资源,利用邵伯湖、高邮湖及切滩堆土区资源,因借湖光水色,建设融水乡生态文化、江淮餐饮文化、体育赛事文化等为一体的重大文旅项目。打好水乡品牌,开展乡村风格设计,提炼里下河民居特色,编制民居建设参考图集,推动农民利用三五年时间集中有序开展新一轮连片、按图建房,改善居住条件,拓展商住功能,助力农业体验、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发展,释放水乡韵味,展示乡土风情。创新乡村游、区域游发展业态,培育一批具有乡土味、乡菜味、乡亲味的特色民宿、连家酒店、创意农庄、露营基地、温泉度假等。

  围绕水问题,制订高效率政策体系。建议国家层面,设立南水北调源头生态补偿基金,以保护源头地区的积极性。跨省层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处于上游的省份或作出贡献的地区环境治理达标则由处于下游或受益地区的省份给予补偿,反之则由治理不达标的省份或地区给对方以相应补偿。省级层面,设立生态补偿和奖励基金,并通过向受益地区收取土地出让金、水资源费提成及效益补偿费、损失补偿费等,实现利用效益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对重大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重点支持。市场化调节层面,建议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制定价格、财税、金融等鼓励政策,强化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等经济手段的运用,扶持、激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探索生态产权交易办法,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有偿使用和交易、能源消费量、节能量交易、碳汇交易等制度,并通过土地开发、生态旅游等收益创造能力较强的配套项目,吸引社会资本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

  (调研组成员:徐宏宇 金春林 王 浩 陆建飞 张清山 张荣天)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专题调研组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