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决策眼 > 正文
推动苏南工业集聚区生态转型
2017-03-02 11:01:00  来源:新华日报

  决策眼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区经济功不可没。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一些传统工业区遇到了土地、资源、能源、动力和人才等条件的约束而呈相对下滑态势,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加强。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经济”发展方式带来沉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传统的发展模式对工业区长期发展的制约逐步显现。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标杆,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实施更加积极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更大力度的绿色调整,以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环境质量改善。反思我们的发展模式,只有充分尊重产权和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技术创新;只有强化规制,特别是强化法治,才能有效弥补市场失灵,遏制资本为逐利铤而走险破坏环境的行为、从而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领域面临的种种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度创新,激发转型活力。苏南工业集聚区的生态转型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制度保障。按照市场经济理论,给予市场参与者以必要的激励,各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可实现社会经济效率的最大化。产业理论则强调了政策引导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有其规律性,不可为追求短期效果而强打方向盘,否则,欲速则不达。在某些工业区,传统支柱产业能耗较大,如果强制性提高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比重,不仅不利于向生态转型,反而会使长期发展质量受损。要在更长远的时期内有效实现经济的低碳转型,应通过制度创新激励企业自主转型;用市场杠杆引导社会资金的走向,使那些动用资金、技术、人力大幅节能减排的企业获得更多收益,使那些不积极减排的企业付出更多,严厉惩处背后的利益获得者和姑息纵容者,最终实现社会成本与个人成本的统一。碳成本交易机制,就是将碳排放权明晰化,那些不能达到减排指标的企业必须向减排达标的企业购买减排指标,这就将污染成本内生于企业的经营成本之中,使得企业产生了主动减排的内在动力。对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企业负担,则应通过社会保障的形式,由企业、政府和个人共同分担,既保证个人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又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松绑加力。

  专注技术研发,“绿化”传统产业。生态转型的方向是低碳,“低碳”在起初是一个纯技术话题,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对不可再生碳基能源的使用和污染物的排放,当人们用低碳技术和理念来配置资源,实现可持续产出增长的时候,才上升到经济发展模式的层面。因此,技术创新是推动低碳转型的最基础动力。技术创新在有的文献中也被称为技术变化,是指在给定的生产要素水平下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当前,在苏南地区已经形成了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等环保型产业集聚区,但化工污染仍是苏南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那些以重化项目为主的传统工业园区仍然是工业集聚区生态转型的难点和重点。化工产业还有一些在市场竞争中已处于十分不利地位的中小化工企业。这些小企业无法形成规模优势,技术水平较低,能耗和污染较重,不具有创新能力,单靠自身难以实现“华丽转身”,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加速淘汰中小型化工企业,集聚发展大型企业和化工园区,以提升化工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在集聚的大型企业和化工园区,重化工产业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将是支柱型产业,对重化工行业进行优化升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传统产业不必然就是高污染、高能耗的,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绿化传统产业。德国以化工为优势产业,但其发展的是绿色化工,化工园里同样空气清新,其碳排放强度也可以很低。因此,通过技术创新升级传统产业,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推进新能源开发,实施能源替代战略。苏南是一次能源匮乏的地区,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既可优化产业结构,又可为传统产业提供新能源。新能源包括风电、核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垃圾(焚烧/填埋气)发电等。在世界能源发展史上,新能源从开始研究到推广应用的周期需要30~50年,我国新能源产业仍属朝阳产业,虽然短期内在某些领域可能会遇到调整,但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在全球经济向生态、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等可替代能源是赢得更广阔发展空间、形成更持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苏南地区在产业基础、科教资源等方面拥有发展太阳能产业的独特条件。南京形成了从电池、组件、集成系统到光伏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无锡尚德虽经历破产保护,但近期已显示出涅槃重生的崭新迹象。苏南地区相关企业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居国内领先地位,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具备较为雄厚的发展实力。以太阳能为主要形式的新能源技术的成熟将为传统工业提供清洁的二次能源。

  (作者单位:南京市社科院 南京市委党校)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任克强 王辉龙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