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决策眼 > 正文
金融“稳”方能金融“活”
2017-05-04 09:37:00  来源:新华日报

  决策眼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提出了新形势下维护金融安全的六项重点任务,为各金融部门做好金融工作、维护金融安全提供了行动指南。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方能保障金融稳定,实现经济稳中有进的趋势。“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只有稳,才能更好地进,金融的“稳”方能实现金融的“进”,进而实现金融的“活”。如何“稳”金融,进而“活”金融?各金融部门需要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货币政策调控等多方面打好稳金融的“组合拳”,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部署稳银行、稳市场、稳保险、稳货币政策的金融工作,进而活实体、活资本、活保障、活调控。

  银行稳则实体活。银行业需顺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一是稳信贷,活投放。合理把握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金使用质量和效率,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加大对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二是稳创新,活服务。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加大对科技、文化、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层次,切实帮助客户防范融资风险、降低资金成本;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金融服务绿色化,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三是稳业务,活经营。加强债券投资业务管理,整治同业业务,加强交叉金融业务监管,管控银行理财和代销业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规范发展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专项整顿互联网金融业务,防范跨境业务风险,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业务模式,探索有利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经营模式。

  市场稳则资本活。一是稳股权市场。推进股票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大力加强监管,严格执行监管规则,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发展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建立健全转板机制和退出机制。二是稳债券市场。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和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加快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稳妥推进债券产品创新,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三是稳期货市场。强化期货市场交易管理,加强实控关系账户管理和异常交易监管,规范发展股指期货市场交易;不断推进期货品种创新和期货工具创新,不断完善合约设计、优化制度规则,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本,更好服务转型升级;加大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力度,引导行业、产业及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保值避险、稳健发展。

  保险稳则保障活。一是稳险资运用。加强资金运用依法合规管理,建立审慎稳健的投资运作机制,严禁违规开展资金运用关联交易,防范重点领域的投资风险,加强资金运用信息报送和披露。二是稳公司治理。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完善保险公司治理体系,加强股东管理,加强关联交易管理。三是稳监管任务。强化监管力度,持续整治市场乱象,补齐监管短板,切实堵塞监管制度漏洞,坚持底线思维,严密防控风险,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保险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四是稳风险防控,重点放在流动性风险防控、资金运用风险防控、战略风险防控、新型保险业务风险防控、外部传递性风险防控、群体性事件风险防控、底数不清风险防控、资本不实风险防控、声誉风险防控;保险公司要健全风险防控工作机制,从组织领导、责任分工、信息报告、责任追究等方面,加强风险防控工作。

  货币政策稳则调控活。一是稳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二是稳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调节好货币闸门,并促进结构优化。三是稳创新。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创新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较好地适应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四是稳预期。公众预期是影响物价水平的重要因素,加强预期管理,加大舆论引导力度,要从多角度、多侧面报道经济事件,使公众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物价变动情况;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舆论监督,健康导向,严厉打击物价虚假信息;加强央行信息披露,发挥信息引导功能,进一步完善央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增加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更及时地披露宏观经济运行、金融数据及预测数据,增加公众对央行政策的理解,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

  (作者为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卞志村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