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决策眼 > 正文
全面推行河长制,创新管水治水机制
2017-10-18 10:37:00  来源:新华日报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湖,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山水田河(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我国亟须研究和整治的系统,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与保护,健全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因河(湖)制宜,编制“一河一策”行动计划,该计划是建设“山水田河(湖)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保障,是建立“河长制”实践示范区的技术支撑,是落实全面推进河长制各项要求和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河湖科学保护,系统治理,长效管护的主要依据。为做好“一河(湖)一策”行动计划,提4点建议:

  1、勿忘初心,找出系统保护河(湖)的“良方”。水体污染“症状”在水里,“病根”在岸上,农村废弃物(秸秆、养殖、生活等)污染、面源(化肥、农药)污染、工业点源污染等,使原来可以游泳的河道变成了臭水沟,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危害,对当代及子孙后代造成伤害。编制“一河一策”行动计划,找出系统保护“水生态、水环境”的“良方”,通过“一河(湖)一策”行动计划的实施,构建“河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湖)水系,为人民的“健康”创建优良的“风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进“良方”全面落实。首先,从群众中来,加强河湖现状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沿河(湖)群众意见和诉求,听取各方意见和要求,找出河(湖)问题的“病根”;统筹河湖防洪、除涝、供水、航运、生态和景观等功能要求,利用系统工程理论辩证施治,开出“良方”;与群众、专家、领导商定“良方”的可操作性及实践效果。遵照国家、行业及地区现行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和政策,修改完善“良方”;推进“良方”的实施计划全面落实,再将此“良方”应用到群众中去,如此“良方”将得到群众欢迎和有效推广应用。

  3、坚持问题导向,一切从一河(湖)所涉区域的实际出发。深入调查河湖现状,包括主要河湖的基本情况调查、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水环境质量调查、水生态状况调查、河湖功能状况调查、河湖管理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找出河(湖)存在问题,包括水资源管理问题、河湖资源保护问题、水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综合功能问题、管理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考虑群众需求,设定治理保护目标: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河湖管理保护规划体系,河湖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全面落实,人为侵害河湖行为得到全面遏制,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及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II类,河湖资源利用科学有序,河湖水域面积稳中有升,河湖防洪、供水、生态功能明显提升,“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现代河(湖)水系基本建成,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高,推动河道(湖泊)绿色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4、坚持系统治理,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河(湖)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河长制行动计划”的治理保护目标,针对水资源管理、河湖资源保护、河湖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河湖生态修复、河湖长效管护、河湖执法监督和河湖综合功能提升八大任务,结合每条河(湖)实际,因河治宜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和具体治理措施。

  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是防止水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一头猪可提供半亩地有机肥,若不利用则每年排出11吨污水。就算是一颗纽扣电池也要把它放到专门回收的地方以利循环使用,因为一颗小小的纽扣电池就能污染600吨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用水。每个人每天排出30公斤废水、2公斤垃圾,若不处理回用,对水、对环境将产生多大污染!这些变废(污)物为宝贵资源、利国、利民、利己的事,需要每个人用心来做。优良的水域生态环境,高质量的居民生活,不仅是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初心,也是全面实现文明、富裕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在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方面还有待系统安排和深入实践。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根本性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践行“河长制”的新实践,精心营建一批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生态样板工程,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亲水河(湖)景观,并以其获取的收益作为河长制建设的部分经费来源,实现生态经济与环境保护双赢。

  (作者为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唐德善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