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最新推荐 > 正文
转型出关需打好生态攻坚战
2017-02-16 09:02:00  作者:廖 宏  来源:新华日报

  点评③  

  面对诸如雾霾频发等大气环境问题,人民群众一呼一吸之间切身感受度高,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十分迫切。早在去年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李强书记就曾提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之一在于打好治气攻坚战。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加大对工业污染、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等的控制力度,并于2015年2月开始施行“史上最严”的《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即江苏“大气十条”),空气质量有了一定改善,大气细颗粒物PM2.5呈同比下降的可喜态势:以省会城市南京为例,2016年PM2.5年均质量浓度为48.4μg/m3,比2015年降低了8.2μg/m3,下降幅度为14.5%;比2014年降低了25.4μg/m3,下降幅度为34.4%,但年均PM2.5浓度水平距离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5μg/m3仍有相当差距。与此同时,全省大气污染还面临一些新情况。随着颗粒物浓度的控制,臭氧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臭氧的年均浓度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夏季,臭氧已经成为首要污染物的“常客”。大气污染治理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江苏实施治气行动需要推进三大创新:

  着力控制最主要排放源,最大限度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燃煤发电效率,增加能源效率较高的超临界、超超临界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所占比例;对于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工业过程,全面采用挥发性有机物末端治理措施和回收工艺;实施能源绿色改造,更多地采用清洁能源,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燃油经济性;对民用商用部门,降低和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锅炉,全面禁止生物质的开放燃烧,提高天然气、生物质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占比。

  推进PM2.5和臭氧污染的协同治理措施。江苏省PM2.5近年来下降明显,但臭氧污染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更加严重。以省会城市南京为例,综合南京城区9个国控站点平均值,“一小时最大臭氧”作为主要污染物出现的天数在2013年为2天, 2014年为33天,2015年为64天,2016年为80天,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呈逐年明显增加态势。因此,为了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我省可考虑将能够同时降低PM2.5和臭氧污染的协同控制措施作为重点进行推进。臭氧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控制臭氧需减排氮氧化物还是挥发性有机物决定于二者的比值。建议加强对本省臭氧在大气中形成机制的研究,建立准确的污染源排放清单,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协同治理。

  加大对农业氨排放的管控。目前科学研究已经表明,牲畜养殖、农业施肥等排放的氨气在PM2.5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江苏的氨气总排放量为全国第五, 其中又以农业排放为主,对农业部门采取减排措施使氨排放量降低能有效降低 PM2.5浓度,但是氨减排措施在实际执行和管理方面面临很大挑战,必须拿出硬措施,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建议省内相关部门可制定相应的政策条例,对大型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进行统一处理,有效降低氨的排放。

  转型出关,我们应当补齐生态短板,全力打赢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攻坚战。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任重而道远,只有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做到“努力使江苏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作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