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最新推荐 > 正文
稳中求进是总基调,深化改革是主动力
2017-03-16 08:57:00  来源:新华日报

  【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形成了一系列热词。这些热词涵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将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本期《智库》对今年“两会热词”加以盘点并解析。

  【稳中求进】

  刘志彪(长江产经院)

  总理工作报告说,今年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稳是大局,是底线,具体是指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底线要保持住。而进呢,主要是指改革要进,要勇于进取,深入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敢于啃“硬骨头”,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

  稳是基础,是前提;同时也只有大胆地进,勇于改革,才能稳,不进则退。实践中,改革不能局限于下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改革;改革不能搞形式主义,政府权力扩张必须得到遏制。

  【释放内需】

  王修志(广西师大)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其一,在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加大、经济危机影响尚未彻底消除的背景下,释放国内需求是支撑“稳增长,调结构”战略的基石,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驱动力。其二,着眼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全球治理视野,以及新一轮全球化战略的推进,特别是构建区域价值链、国家价值链,并以此最终形成以我为主的新型全球价值链,内需培育都是战略根基。总之,释放内需既要着眼稳增长,更要考虑优结构;既要考虑国内区域协调,也要放眼全球治理。因此,释放内需的政策手段要更加精准,突出战略意图。

  结合报告所提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的若干举措,提两点建议:在消费需求方面,突出消费“稳增长,去产能,促创新”的约束和激励效应,建议强化消费者主体地位,明确以制度建设塑造消费者主权,以消费者选择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减负,通过工薪阶层个税改革“降税增收”,增强消费者家庭和个人消费能力;建立健全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确保消费者产品选择权,打破消费终端被动接受格局;鼓励公平竞争,打破供给端行政垄断,形成供需双方平等地位。

  在投资需求方面,突出投资在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过程中,贯彻“三去一降一补”方针,同时充分结合区域差异、产业差异实际,纳入区域价值链、国家价值链因素,以区域和产业合理分工、高效分工为导向,着力提高投资的精准度。科学发挥各类投资的功能,以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交通、人才建设等)为重点科学布局政府投资;在一般竞争性生产和服务领域,通过营造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精准投资。

  【特色小镇】

  闵学勤(紫金传媒智库)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特色小镇到底该怎么建才能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笔者认为,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有四大“忌”:忌急功近利、忌有“特”无“市”、忌重“产”轻“文”、忌官热民冷。

  忌急功近利。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有太多急功近利之弊,许多大拆大建不仅割断了城市文脉,还造成了千城一面的局面。防止这样的急功近利,唯有将前人和来者都放置在特色小镇建设之中:前人在这片土地上的耕耘和硕果,要尽最大努力保留;同时要将百年后、甚至千年后的来者纳入关怀。现居于其中的原住民和新移民在小镇创建中的话语权、小镇创建后的宜居权,更应受到呵护。

  忌有“特”无“市”。“市”,包括消费市场,也包括资本市场和人口迁居市场。特色小镇由政府发动,受制于城市GDP的牵引,在一轮又一轮的创建评比中很容易陷入政绩冲动,如果不将小镇特色进行全方位的包装扩容和升级换代,很可能落入产业园、开发区的套路,使得特色产业在全球化、信息化下缺乏竞争力,小镇新城难以吸引更大范围的就业,也就不可能形成更多新移民的迁居潮。

  忌重“产”轻“文”。中国即便是在产业导向下创建特色小镇,也必须从一开始就培植特色文化基因,基于本土又要超越本土。在特色小镇打造特色文化,既需要漫长的培育周期,也需要历史的审视,仅有快销文化不足以持续久远,所以小镇建设周期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应保持人文关怀,都需注入文化因子。

  忌官热民冷。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中国特色小镇,和小镇一起美名远扬的一定是拥有共同特质的小镇人,这些人可能是手艺人、企业家、设计师,也可能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普通居民,而不是官员。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创建之初,即便由政府主导,依然要最大范围地激发小镇新老居民参与创建的热情和智慧,让他们有嵌入其中的权利,有机会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