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最新推荐 > 正文
聚焦富民,让居民的口袋鼓起来
2017-06-21 09:03:00  来源:新华日报

  编者按

  聚焦富民是当前智库研究的重要课题。6月16日,由省社科联主办的江苏青年智库学者“两聚一高”系列沙龙聚焦富民专场在南京举行,相关部门、智库专家与青年智库学者共同开展交流。本期智库摘编部分研究报告,以飨读者。

  范从来:把“益贫式增长”作为聚焦富民的基本思路

  徐康宁:发展产业是聚焦富民的重点

  周应恒:积极破解江苏农民增收难题

  丁 宏:把增加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作为主攻方向

  观 点

  吴先满(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实现“富民”目标,要运用宏观微观双重夹击策略。江苏聚焦富民,在宏观层面,要牢牢抓住目前国际、国内、省内的经济景气循环回升阶段这一重要机遇,加强经济综合调控管理,把新一轮景气循环建立在创新驱动的深刻基础上。在微观层面,需深化调整改革、创新与攻坚。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和提升民营经济。二是加快国有经济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参与经营、发展与管理,提高国有经济的效能、效率与效益。三是进一步发展壮大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双创经济,最大限度挖掘全社会民众特别是科技与知识青年的潜能。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特别是优化调整企业中的收入分配关系,增加劳动者收入比重,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保障,等等。

  

  邱志强(省政府办公厅研究员):近年来,江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由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直接影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工资性收入提高空间受限等因素,农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增收任务艰巨。为此,建议:扩大政府供给,切实提升规划引领、制度保障、环境营造以及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优化富民惠民政策环境;创新社会供给,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带动就业创业,大力营造公平公正富民增收环境;注重能力供给,全面激发致富创富潜能,不断提升城乡居民通过努力实现自身福祉能力。

  

  黄贤金(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生态资本是人类社会财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态资本经营是实现生态富民的重要途径。生态资本经营形式,主要有四种:生态经营富民、生态补偿富民、生态空间富民、生态治理富民。建议:一是以生态资本核算为抓手,量化生态资本价值;二是以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保障居民生态资产产权;三是创新流域、区域及各类资源环境产权要素的生态补偿机制;四是创新自然保护区管理运营方式,构建融入社区参与的生态养民新机制。

  

  杨光飞(江苏城乡一体化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教授):很多“资本下乡”是冲着农村的土地而来,对于农民的收益只在于土地租金和少量的就业机会,“下乡资本”和“三农”的关联性不强,未能有效建立起公司(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连带机制。基于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和监管制度,避免下乡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经营转化机制以及地方政府的问责机制等,避免“下乡资本”目标短期化;加强对“下乡资本”经营状况的评估与监管,实现资本与农村发展协调共进。

  

  景云祥(泰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存在三大瓶颈:一是市场准入中“降槛难”,“放权”不够。工、商业房地产之间变换用途的“住改商”等优惠门槛政策,在现实审批中存在不确定性。对社会中介放权不够,而政府代办制、帮办制存在“角色错位”,必会带来法律风险。二是政策支持不均衡、落实不到位。对双创的政策优惠主要面向实体经济主体,推广到网上经营主体上还不够。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偏向给予高端双创更大幅度政策扶持,区域之间运作达效差别大、对社会投资的撬动作用未充分显现。三是载体建设中缺乏“内核”,资源分散“活力”不足。双创服务模式单一,双创基地、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运作存在“行政化”问题。创客空间作为高端的孵化器,存在“遍地开花”现象,难以产生集聚效应。建议在政策支持方面,注重机会创造,以政府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采购为其提供成长机会,提升政策扶持众创的“精准度”。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