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最新推荐 > 正文
把握制造强省定位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18-03-21 09:19:00  作者:谢志成  来源:新华日报

  智库出品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重大判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是着力点,制造业是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指出,制造业是江苏经济的命脉,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稳”的根本、“进”的基础。

  牢牢把握制造强国建设中的江苏定位,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应对工业化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经济质量优势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必须落脚到“高质量”上,努力在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两化融合、经济效益、企业活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

  突出创新驱动,提升江苏制造竞争力。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按照系统创新链思想,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程。以扬子江城市群为主体申报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对照国家创建指南和指标体系,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特色产业打造、区域统筹协同、发展模式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打造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走廊。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围绕人工智能、增材制造、高性能碳纤维、高端工程机械、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各地探索建设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对标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推动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国家级创新平台参与中心建设,力争1-2家升级为国家中心。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工程。围绕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着力攻克虚拟现实无缝融合渲染、微型化高集成惯性传感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装备等一批重大核心技术瓶颈,努力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制定出台《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实施意见》,省级重点瞄准万亿级和50000亿级,市级重点瞄准千亿级,有条件的县瞄准百亿级和500亿标级,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对接国家指南,引导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产业化,全省实施80项、总投资900亿元的强基项目。对列入国家强基项目,建立跟踪调度和现场督查机制,促进项目达产达效。聚焦工程机械产业链上的高压油泵、多路阀、马达等重点环节,实施“一条龙”应用计划。实施军民产业融合工程。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梳理一批可以参军的技术和产品,举办推介会,向军方推介相关技术和产品,推动军工与民企加深合作,打造一批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完善产业化平台,实现军民互通共享,加快形成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突出转型升级,增创江苏制造新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做实做强做大和打造集群的要求,集中资源、集成政策,在高端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关突破,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分行业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开展新一轮省市共建,推动资金政策向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倾斜。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组织高端装备、光伏发电、物联网和工业大数据等示范应用工程,在新材料、高端软件等领域建立保险补偿机制,扩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推动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完善省级技术改造综合奖补政策。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滚动建设一批省重大示范项目,推动传统产业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与国际同行业先进对标。制定并分解国家和省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运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确保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淘汰类产能应退尽退。实施“263”减化行动,关停一批落后低端化工企业;扎实做好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举办品牌宣传推广活动,培育一批江苏本土知名品牌。制定装备制造、消费品等行业质量品牌提升指南,打造一批品牌培育示范企业、质量标杆企业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实施标准领航质量提升工程,培育“领航标准”产品。

  突出两化融合,培育江苏制造新动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把两化深度融合落实到具体行业、具体产业、具体产品上。推动智慧江苏门户平台深化应用、跨平台应用和跨区域应用,打造智慧江苏“云上创新中心”样板。实施一批智慧江苏重点项目,创建百项智慧江苏标杆示范工程,形成智慧江苏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制定加快智能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继续开展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培育认定基础上,创建示范性强、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工厂,跟踪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探索建设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出台《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设若干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推动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芯片等技术集成创新,培育和推广一批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支持省内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和有条件的制造企业,通过模式创新、服务延伸、资源整合,形成一批行业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实施制造业“双创”平台三年行动计划、“企业上云”和“133”工程和工业APP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全流程智能化管控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对接国家规划,协调运营商启动5G网络技术及试验网相关工作,继续推进“光网江苏”“无线江苏”“高清江苏”等重点工程和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建设。

  突出绿色发展,打造江苏制造新模式。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省市分级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持续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和工业领域能效领跑者行动,开展节能专项监察,扩大节能量交易试点范围,全面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创建,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绿色设计产品。推行清洁生产,推广水气土(涉重)260项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实施一批改造项目。对照国家目录,梳理石化、农药、集装箱、机械设备等行业企业,对挥发性有机物实施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替代。积极探索节能环保服务新模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环境服务、合同节水管理,推广基于环境绩效的整体解决方案、区域一体化服务模式;探索“互联网+节能”“互联网+环保”新模式,为用户提供实时在线、远程监控动态优化等服务。

  突出企业主体,塑造江苏制造新形象。分类制定实施培育方案,省市县联动,推动骨干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精做专、“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瞄准“大而强”,培育规模骨干企业。实施本土龙头企业创新培育计划,建立龙头企业评价标准和企业库,通过“一企一策”打造江苏新地标企业。建立制造业领军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及时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产业链延伸、商业模式创新、“走出去”等方式做大做强。弘扬“四千四万”创业精神,强化对企业家权益保护、表彰奖励,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干劲。聚焦“专精特新”,培育小巨人企业。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认定“专精特新”产品、科技小巨人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发扬工匠精神,培育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创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掘“独角兽”,培育爆发式成长型企业。制定独角兽企业遴选、审定、培育等一整套机制,构建独角兽企业发展生态。加强同国内平台型企业如BAT等合作,支持一批“独角兽”企业及创始人到我省创新创业。通过专项资金支持、政府性基金投资等方式,推动一批潜在“独角兽”企业爆发式成长。

  (作者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