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最新推荐 > 正文
用美育的力量助推美丽江苏建设
2021-10-19 10:39:00  作者:沈媛媛  来源:新华日报

根据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到2035年,我省将全面建成生态良好、生活宜居、社会文明、绿色发展、文化繁荣的美丽中国江苏典范。

建设美丽江苏,需要有公众美育素养的普遍提升,用美育的力量助推美丽江苏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把美术、艺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提升到与科学、技术同等重要的地位。生态审美意识属于人们“内在”的思想状态,但是借助美育的力量,通过对美的欣赏与教育,却能够实现“以内促外”的作用,引导公民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美丽江苏建设。因此,要充分发挥美育重要作用,将更多美学元素应用到美丽江苏建设中,增强公众审美意识,将美育成果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美学消费需求成为重要内生动力

当前已进入大众审美时代。“十三五”末,江苏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万元。经济社会的发展既给人民提供了满足更多精神需求的物质条件,也激发了大众审美需要的爆发性增长,使“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可能。

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社会环境是群众最期待、最普惠的公共产品。最典型的则是“美学经济”大行其道,正在构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邱晔认为“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美学经济是消费端美学需求的凸显倒逼产生的美学生产和美学消费革命,是供给端围绕美学价值的创造建立的一套新的生产函数”。

在美丽江苏建设的实践中,各地因地制宜,依靠美学设计的挖掘,使原本沉睡的资源重新焕发活力。江苏各地不少空心村和废弃的学校、厂区,通过美学设计变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宿、历史街区和工业遗产,游客络绎不绝。南京市高淳区三条垄田园慢村从昔日破旧的小村落,到如今“破茧成蝶”,一跃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变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以美为媒塑造美丽江苏形象

美育的价值和功能突出体现为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领域具有强大的渗透融入和协调功能,众多的美术元素、艺术元素通过设计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满足了公众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了公众审美力和生活文化品位。《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系统谋划、彰显特色,强化规划设计引领,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切实维护山水和人居风貌。这里提出的“强化规划设计引领”,就包含着注重发挥美学设计在美丽江苏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以美学理念和举措重组人文和自然资源,塑造美丽江苏“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的内外之美?

以战略顶层设计,规划美丽江苏建设的省域空间布局。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等,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国土空间格局,形成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搭建起美丽江苏建设的骨架。

弘扬传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唤醒人们的审美基因。在江苏大地上,吴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以及大运河文化、江南文化等,都是我国优秀的地域文化,彰显水韵江苏、吴韵汉风的独特人文魅力。这些文化元素同时又是十分珍贵的美学设计资源,要通过一个个在地化的美学设计项目传承发展文脉,实现传统文化的活化与再生,让美丽江苏建设画卷,成为一本培养审美气质、传承历史文脉、寄托美好生活向往的“立体教科书”。

运用新媒体传播,传扬江苏之美。短视频平台极大地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人人都可以运用短视频自由地展现自我,表达自己的审美体会,激发参与审美活动的动力,这样新媒体传播就能汇聚起民众力量,积极投身到美丽江苏建设中,使美丽江苏建设成为大众的内在精神需求。各地应当积极入驻各种新媒体平台,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引导舆论,展示江苏之美。

努力形成“大美育”氛围

美丽江苏建设不仅要着力保护自然环境,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还要做好社会文化建设,实现美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美育化。

树立“大美育”的理念和实践机制。美丽江苏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大美育”的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等各系统各领域。“大美育”的审美主体,包括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众个人等多元化多层次行为主体。“大美育”实现机制,包括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艺术团体等开展的整合各类美育资源的协同推进、协同创新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多元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全媒体美育传播机制等。

着力提高公众的美育素养。美丽江苏建设同每一个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生态美育是培养公众对于生态“美”的感受力,通过感受美、鉴赏美、传递美、创造美的审美体验,以美怡情,以美引善,养成一种关爱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生态人格。

推动适应美丽江苏建设的文化构建。加强美丽江苏建设的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加大美丽江苏建设的大众文化建设。实施最严格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保护、环境准入等制度,研究制定美丽江苏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将美丽江苏建设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

(作者为南京邮电大学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