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最新推荐 > 正文
进一步推动江苏南北园区高质量共建
2022-08-16 10:44:00  作者:孙伟  来源:新华日报

江苏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中国产业链、创新链稳定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提升南北科技园区共建质量,不仅是江苏高水平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以及提升整体发展实力的可行举措,也是助力其更好地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其他省市提供高质量发展路径参考的重要基础。

自2006年江苏省启动南北共建园区工作以来,南北共建园区有效支撑了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了苏北经济振兴。具体体现在宏观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在地方实践基础上,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又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全面确立园区共建的基本思路、关键举措、管理制度、考核体系等,为共建园区推进产业创新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护航作用。协同共建体制机制加快确立。南北双方积极开展园区管理、建设运营、成本收益分享等体制机制探索,形成了苏南方人员、资金、项目“三为主”,苏北方确保规划建设、社会管理、政府服务“三到位”的跨行政区合作机制,有力地保证了共建园区的高效运行。市场化合作探索逐渐强化。伴随着共建园区不断探索与发展,合作双方在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园区共建模式基础上,更积极地引入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参与机制,政企商业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大型优势企业参与园区共建的广度与深度大幅提高,合作成效也更为明显。双方产业创新发展收益明显。依托产业链、创新链的跨区域联动,南北共建园区发挥出了“双向互利”的共赢优势。一方面有效推动了苏南产业“腾笼换鸟”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有力带动了苏北经济发展和产业落地等,二者的互动互联实现了科创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

不过,由于各种因素,南北科技园区发展成效与战略目标依然存在差距,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一是政策依赖性较强,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园区适应市场能力弱,灵活性差、收益比低;持续的强政策依赖性,导致多数园区内生动力不足,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共建园区普遍存在“南冷北热”现象。二是低端产业和产能转移居多,科技含量不高。在高端要素竞争的市场驱动下,共建园区多以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和承接为主,少有涉及核心技术的研发转移。这不仅与园区共建初衷相距甚远,也不利于园区可持续发展。三是产业培育机制和平台较弱,创新动能有待提升。苏北城市产业创新能力、融资服务能力相对较弱,园区发展较多地依赖苏南城市政府公共服务、招商理念等制度性要素及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服务功能。加之南北共建园区主要按照生产基地或“产业飞地”规划建设,共建双方在产业培育和平台协同共建方面的合作不深,更易导致园区产业创新与服务配套载体建设滞后,于无形中削弱了新兴产业竞争力。四是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空间收窄,合作难度加大。虽然省市级层面针对南北共建园区的用地、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较为完善,但受地方权限影响,涉及跨行政区土地资源配置、财税体制等改革难度较大,创新性政策举措在落地落实的具体时间上存在掣肘。此外,由于南北发展理念存在分歧,园区各方关系的协调也是影响共建效果的因素之一。

未来,需要从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提升市场化水平、融入区域一体化格局等多角度发力,进一步推动我省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

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完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协同推动组织架构创新,按规定统筹核增领导职数,适当提升园区内设机构规格。完善科技产业转移、平台载体建设等合作领域的成本与收益评价方法,健全按投资比例、贡献程度或预期约定的分成等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创新收益共享机制,如,招商引入新公司可以注册在“飞出地”;生产基地落户在共建园区,双方可共享税收的留成部分,即将增值税和所得税省、市、县留成部分适当补贴给共建科技园区。在全省考核中,共建园区的GDP、税收、外商投资额等,按比例纳入合作双方相关指标统计范围,并适当提高在苏南城市考核中的权重。

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多方联动,切实强化合作质量。因地制宜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服务+共享”的共建模式,推进“园中园”、新型产业平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组建跨区域采购、生产与流通体系。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高效配置资金链,支持双方设立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引导基金,共建金融服务与产业投资服务平台。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广跨区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输送培养模式。

探索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路径,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新模式。推动共建园区营商环境、涉企政策等全面接轨苏南,探索合作双方以合资成立投资开发公司、招引企业发展园区运营商的发展模式,全面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和经营、招商引资等工作,推动重大项目跨区域市场化运作。完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市场化开发与投融资机制,引入、委托第三方开展园区共建质量动态评估,进一步完善技术方向企业决定、要素配置市场决定、科研成效用户评价、创新服务政府提供的创新体系。

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现更大范围协同发展。支持共建园区围绕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与其他省市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发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平台效应,协同探索跨区域科技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的路径。加强与各类行业协会的合作力度,重点强化与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合作力度,构建“原始创新—产业转化”合作模式。

积极争取国家改革试点项目,推动跨行政区合作深化。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推进区域优势互补、南北联动、跨江融合发展等,积极申建国家级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主动承担跨行政区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环境污染联防联治与生态补偿等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支持省级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单位申建国家级“飞地经济”示范区,探索开展合作模式以及统一规划管理、土地管理、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协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等政策创新试点。

(作者为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科技创新大数据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