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激发最强动力,营造最优环境
2017-05-18 10:40:00  作者:陆卫东  来源:新华日报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强大引擎。

  我们重点围绕五个“如何”做好县域科技体制改革这篇大文章。一是如何打造区域发展竞争优势?海安是南通的西大门,没有港口、岸线,区位资源禀赋并不突出。但我们感到,在发展动能新旧转换的新常态下,完全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的区域竞争优势。从2014年起,我们每年开展“创新创业在海安”主题活动,全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创新资源加速向海安聚集,去年净增开票销售的41.6%来自近三年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在全国县域经济最具创新力50强中居第5位。工业开票销售在南通率先突破千亿大关,规模企业数、亿元企业数位居苏中苏北前列。

  二是如何把科技创新真正摆上重要位置?过去,我们谈起项目十分在行,但很难把科技创新摆到与项目建设同等重要位置。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科技体制改革试点这一契机,研究出台“1+7”政策支撑体系,把科技创新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机关综合考核中的“县级机关服务企业科技行”占到最大分值。组建两个科创园,建立科技局和科创园“双向交叉兼职”机制,各区镇均设立科技人才工作发展办公室,形成了领导领衔、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生动局面。

  三是如何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并找到创新资源?企业家对科技创新存在几种认识:有的主动寻求创新发展;有的认为产品不愁卖,没必要创新;有的认为科技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创新得不偿失;有的迫切需要创新,但摸不到门路,找不到资源。对此,我们充分发挥党政干部联系面广特别是海安籍专家学者多的优势,从2014年开始开展“县级机关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发动机关部门干部当起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店小二”,挂钩服务企业480多家,全县82%的产学研合作项目,都是他们当的“红娘”。C919大飞机的登机门玻璃和舷窗玻璃,就是我县铁锚集团与相关院所共同研发的。

  四是如何使科技创新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国家和省出台了许多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但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却难以落地。对此,我们建立了反向考核机制,将这些政策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监管主体部门的重点,同时纳入科技部门考核。近三年,全县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累计达5.26亿元,年均增长57%;高新企业所得税减免累计超3亿元,年均增长45%。

  五是如何使科技创新更好地引领海安发展?我们深入落实省委“聚力创新”要求,全面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引导企业与中科院以及985、211高校深入合作,与这些重点高校院所的合作项目占到65%以上。借鉴深圳大疆无人机的成功经验,组建天使基金54家,吸引碳材料、工程物理、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等领域的优质科技项目加以孵化,实现“无中生有”。目前,我们正围绕“访农户助增收、进企业促发展、解难题增感情、兜底线共小康、抓基层强堡垒”,开展“走帮服”大走访活动,把助推企业科技创新作为“进企业促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推进县域科技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项目服务“五集中”机制。一是集中审批。组建行政审批局,集中市场准入、投资建设两大领域权力事项,实行证照联办、联合勘察,将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60多项县级权力事项下放到园区和乡镇,由便民服务中心承接办理,逐步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到底、集中审批在一线”。二是集中审核。从2013年起探索“一审二核三建四供”的项目模拟审批机制,所有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必备条件下,通过“预审批启动、先期介入服务、安全施工保障、规范审批终结”,进行多条线并进、并联式审批,实现了项目落户时间最短、开工时间最快,形成了项目审批的海安速度。三是集中代理。全县建立了200多人的项目服务专业代理队伍,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项目预审核准等6个方面的全流程、接力式代理代办服务,投资业主足不出户就能办好项目审批全部手续。四是集中审图。产业类项目图纸审核实现一表申请、统一受理、同台办理、合并审图、限期办结,县域内产业项目多图联审达到100%,审图时间压减60%。五是集中区域评估。把全县拟用建设用地分成80个区域,实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替代单个项目分别评估,成本压缩90%,时间压缩85%。

  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生产要素配置改革,开展“五化并进”试点,在全面保障项目用地的同时,建设用地总规模两年净减少4626亩,《国土资源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我县推广PPP模式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做法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成为获奖较多的县市之一。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抓紧抓实科技体制改革,走出一条具有苏中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抓紧抓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不见面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努力让广大投资者“不推一扇门,办成所有事”。我们将全力以赴把改革创新推向深入,打造最佳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为海安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作者为南通市副市长、海安县委书记)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