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与时俱进培育大学精神
2017-05-25 10:25:00  作者:赵炳起  来源:新华日报

  所谓大学精神,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系列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最富有典型意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特征,是一所大学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主要体现,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大学生命的灵魂所在。从其内涵来看,大学精神是大学治理者根据本校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科学和文明发展趋势,对自身建设目标提出的最高要求。大学精神的形成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以开放的胸怀,长期积淀而成的。同时,大学精神也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既要反映学校的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和个性特点,也要不断汲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大学精神与时俱进的属性,指的是它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大学自身地位与使命的提升而适时地发生变化。从历史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的理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精神侧重也随着使命的变化而不断变更和丰富。大学的本质精神在于它的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大学的使命和功能需在超越的、独立的大学精神引领下才能够实现。增添时代内容的大学精神,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教育主体对社会存在和进步的责任意识,它既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所在,也理应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它使大学成为眺望未来社会的望远镜和人类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大学精神根据学校发展历史与现实特点进行凝练提升,对于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广大师生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一所大学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并不是被动地反映当下的社会精神气象,而是要呼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高瞻远瞩地把握时代脉动,纵观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学不能一味地迁就当下人们的生存需要,而是要能预见未来并为未来筹划,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大学不仅要“合时宜”,而且要超前于时代,保持对时代的敏感性。在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认真研究大学在立德树人方面出现的新挑战,认真审视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的培育,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学精神的内涵,深挖大学精神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作用。

  32年前,淮海工学院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承载着为苏北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在连云港应运而生。2016年,“依托淮海工学院创建江苏海洋大学”正式列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学校需要凝聚更有时代特色、淮工特点,更为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新时期“淮工精神”。学校就新时期“淮工精神”表述语进行了广泛征集和研讨,最终确定了新时期“淮工精神”为“勤勉自强 敬业奉献 山容海纳 守正求新”,这体现了淮海工学院血脉传承的历史基因,也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对淮海工学院来说,最新凝练出的“20字”淮工精神与“严师尊道 明德至善”的校训,共同构成了淮工人的价值体系。这是学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不断加强文化育人、激发前行力量的重要保证。

  大学精神是广大师生的一种精神存在,是一种自觉形成的意志和信念,是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更是实现大学战略目标的精神支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思潮如何激荡,大学精神始终都是一所高校发展与进步的精神标杆。当前,创建江苏海洋大学重任在肩,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淮工精神”引领,需要一种开拓创新的气魄和敢为人先的气度。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淮海工学院将深刻把握高等教育事业所处的时代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让大学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互相激荡,在迈向江苏海洋大学的进程中让“淮工精神”焕发新的活力,激发新的动力。

  (作者为淮海工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