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生态立市,提升发展的“含绿量”
2017-07-12 09:00:00  作者:戴源  来源:新华日报

  生态财富是最大财富,绿色家园是最美家园。省委书记李强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生态作为苏北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摆在首要的位置,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对今后几年工作,盐城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突出“生态是底色、发展是根本、产业选择是关键”,牢牢把握“生态立市”发展导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探索一条发挥自身优势、扬己之长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坚守产业选择底线,发展低碳循环的生态经济。在产业发展上,坚持“含绿量”就是追求“含金量”。近年来,盐城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把产业定位在最能体现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和绿色高端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推动汽车、机械、纺织、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切实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的发展模式。围绕符合国家发展导向、现有基础厚实的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大数据、智能终端、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目前,盐城的节能环保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席之地,以烟气治理为特色的环保科技城集聚了180多家业内企业,是国内首家环保产业集聚区、全国最大的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专门规划布局了大数据产业园,集聚了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微软、东方国信、软通动力等250多家大数据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是江苏唯一部省市合作共建大数据产业园。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生态绿色发展,扎实抓好生态示范县试点工作,努力让盐城的生态更有特色、发展更有优势。大力推广“风光渔”“风电水”“风电车”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421万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的31%。

  围绕水城绿都底蕴,构筑自然和谐的生态美景。盐城集森林、湿地、海洋三大绿色基因于一身,拥有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素有“百河之城”美誉。我们积极抢抓盐城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机遇,充分挖掘历史底蕴,加快建设南海未来城、范公堤高铁综合枢纽组团、大洋湾生态组团、先锋岛生态组团和斗龙港生态组团等“五大组团”,打造以宜居宜业宜教宜养宜游为特色的“一座城”。围绕高标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们提出实施“一片林”战略工程,到2020年,在盐城新造成片林40万亩,改造提升现有成片林60万亩。今年已新造成片林14万亩,改造提升15.9万亩。我们按照“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要求,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建设生态廊道、城市绿肺,让城市更多地见绿置绿、充满生机。我们还按照省委省政府创建特色小镇的部署要求,以绿色生态为底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森林小镇”,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快更方便地走进绿化、享受绿色。

  紧扣环境改善目标,打造天蓝地绿的生态屏障。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当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必须铁腕治理,这也是建设“环境美”新盐城的必然要求。我们将以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生根发芽”,让生态环境改善的实际成效“破土而出”,全力保障群众生态权益,努力建设长三角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统筹实施减煤、治气、管车、降尘、禁烧,让群众享有更多蓝天,打响“中国好空气”品牌。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河长制”,坚持河水湖水海水统筹抓、汛水废水污水一起治,系统整治城市黑臭河流,持续改善水环境、涵养水生态。加快实施新水源地及跨区域引水工程,建立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安全屏障,从根本上解决盐城人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优先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推进土壤污染环境风险管理,筑牢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倒逼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美化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田园城市和秀美乡村。

  坚持富民惠民宗旨,追求群众满意的生态福祉。打造良好生态环境,我们既要“绿”,为群众提供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又要“富”,逐步推进生态惠民,这是我们绿色发展的全面追求。我们把富民惠民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做好生态经济大文章,逐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撬动增收富民,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生态特色农业是富民增收的关键举措。我们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加快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富民产业链条,让更多农户从良好的生态中得益受惠。旅游业已成为撬动创业富民的新支点。我们大力培育乡村民宿、休闲农庄、观光农场等新型业态,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独具个性魅力的生态旅游业,做到“一村一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让生态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带动更多农民增加收入。兴林富民是生态惠民的重要举措。我们结合“一片林”工程,大力发展经济林、种苗花卉、林产工业、森林和湿地旅游等绿色产业,不断提高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使林业经济成为精准扶贫、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积极践行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盐城的绿色贡献! (作者为盐城市市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