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用农民增收来检验“三农”工作成效
2017-07-19 09:45:00  作者:吴沛良  来源:新华日报

  声 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两聚一高”新方略,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富民工作,要求打好聚焦富民主攻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必须把农民作为聚焦富民的重点群体,把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作为检验“三农”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自觉地聚焦农民增收,更为有效地破解增收难题,更大力度地拓展增收空间,让农民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积极探索江苏特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变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门制定出台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意见和行动计划,提出在确保口粮自给的前提下,放开手脚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新进展,“十三五”开局良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较为突出的主要是“三大挑战”:一是农产品供给与消费升级不相适应的矛盾显现,国内农产品成本上升“地板”和进口农产品价格封顶“天花板”双向挤压,大宗农产品价低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二是面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和环境承载超负荷“双重压力”,农业面源污染难以控制,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三是农民增收面临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工资性收入增幅下降“双碰头”,农民收入增幅明显回落,实现农民收入“两个高于”的压力较大。

  对江苏来讲,到底怎么调、怎么改,必须根据省情农情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探索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人多地少规模小,决定了必须走依靠科技、适度规模、内涵发展的路子。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实现集约化经营。二是土地劳力成本高,决定了必须走机械化、省工节本、集约发展的路子。要推进农机农艺结合,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和劳动生产力。三是资源环境强度大,决定了必须走清洁生产、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路子。要建立休耕轮作、种地与养地结合、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绿色生产经营体系,以绿色生态拓展农业增值新空间。四是结构调整潜力大,决定了必须走多元化、特色化、高效发展的路子。江苏是粮食大省,粮食面积815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0%,结构比较单一,要抓住当前供求关系宽松、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机遇,大力发展名特优稀新农产品,大力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向特色产业要效益、向农业的多功能拓展要效益。

  创新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培植农民增收的新动能。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着力推进“三个创新”。

  其中,科技创新是支撑。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富民增收中的作用。举办高层次农业科技论坛,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的专家团队和科技成果,促进农业“大院大所”与地方、企业等对接,让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在江苏创新创业,让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在江苏转化应用。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南京国家农业科创园区,努力打造“立足江苏、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区域性农业科创中心,实现农科教、产学研无缝对接。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通过农业大数据、“互联网+”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每个县建设一个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实现网上推广与基地现场示范推广相结合。

  改革创新是动力。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农业农村重点改革,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红利。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广发展新模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推进各类农村金融创新试点,促进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理念创新是核心。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这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的关键。积极发展旅游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林草产业等生态经济,推动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强化融合发展理念,这是促进农民创新创业的关键。强化对外开放合作理念,这是拓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空间的关键。江苏迫切需要拓展发展空间、解决供需矛盾,增强我省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扎实推进以农民增收为第一导向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落实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三农”工作的第一导向,加快构建更加协调、更加高效、更可持续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使广大农民的“口袋”鼓起来。

  一是结构调优。打破传统的路径依赖,把农业效益作为追求目标,按照“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放开手脚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16个重点产业,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提高农田复合经营比重,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高效农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

  二是特色调大。发挥我省沿江、沿海、丘陵山区、里下河地区、东陇海线、古黄河沿线等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实行差别化发展、放大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带,重点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大产业,打造更多的全省唯一,全国唯一。

  三是质量调高。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优良品种、清洁生产、生态循环的绿色发展方式,强化农产品质量风险控制和溯源管理,以质量筑牢品牌基础。启动品牌创建行动,重点打造一批像盱眙龙虾、阳山水蜜桃、东台西瓜等市场知名度高、消费者反响好的“苏”字号农产品大品牌、区域公共品牌。

  四是业态调新。打破产业界限,加快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支持农民依托特色产业开设网店、微店,让更多农民实现电商创业梦想,重点培育一批省级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店。发展文化创意农业,让农业与文化融合,让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启动实施“12311”创意休闲农业省级特色品牌培育计划,加快打造创意休闲农业强省。

  五是主体调强。把推进农民创业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抓手,支持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把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培育成致富带头人,带头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主体的联合与合作,组建行业协会,构建产业联盟,提高组织化水平,让广大农民成为现代农业主力军,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最大受益者。

  (作者为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