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擦亮乡土人才“金字招牌”
2017-09-13 09:17:00  作者:朱从明  来源:新华日报

  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发展草根经济的“金种子”,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省委书记李强指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有许多“土专家”、“田秀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都身怀绝技绝活,往往是传承技艺的巧匠,带领致富的能人。要建立乡土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加强跟踪指导服务,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让乡土人才“香”起来。要切实做到让乡土人才“香”起来,关键是要做好六个方面。

  强化尊重关心激励引导,营造乡土人才良好发展氛围,让乡土人才“高”起来。要提高乡土人才政治社会地位,建立乡土人才重点培养制度,畅通乡土人才进入党政机关通道。拓宽乡土人才参政议政渠道,积极推荐优秀乡土人才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分级联系乡土人才制度,常态化给予关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制定特殊优惠政策,优秀乡土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同等享受购房等方面待遇。选树优秀乡土人才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形成强大尊重乡土人才的浓厚氛围。

  健全乡土人才职业发展体系,激发乡土人才创造活力,让乡土人才“强”起来。要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实施人才重点项目、重大活动和重要载体。遵循乡土人才成长规律,分层分类建立体现不同乡土人才职业特点的人才评价标准。研究建立乡土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探索建立乡土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乡土人才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组织开展拔尖乡土人才评选活动等,将乡土人才列入国家和省特贴专家、大工匠等重点人才项目评选范围。通过夯实乡土人才职业发展基础,不断厚植乡土人才引领发展的新优势。

  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擦亮乡土人才“金字招牌”,让乡土人才“匠”起来。要重视和研究如何让乡土人才技艺充满生机,保持技艺生命之树长青。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永不懈怠的攀登精神,培育“匠心”、提升“匠能”、铸造“匠魂”。要引导乡土人才把钻研技艺当成自己的毕生追求,要创造一流的条件,让乡土人才安得下心钻研。通过举办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提升技艺技能水平。江苏已决定自今年始,每两年举办一次省级传统技艺技能大赛。

  着力传承经典技艺技能,不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让乡土人才“传”起来。要实施“青苗计划”,遴选一批技工院校开设历史经典技艺技能特色班,还要在全日制中小学开设历史经典技艺技能课外兴趣班。要建立省、市、县三级大师工作室网络,深入开展乡土人才“师徒结对”、技艺传承活动。设立历史经典技艺保护专项资金,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给予支持。要发挥乡土人才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拓宽乡土人才视野,增进乡土人才交流,摒弃乡土人才的门户之见,让传统技艺技能传起来、传下去、传久远,不断发扬光大。

  树立创新开放的新理念,推动乡土人才实现自我转型升级,让乡土人才“洋”起来。乡土人才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让传统技艺更好地适应时代,更有活力地走向未来,还必须积极顺应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搭乘“一带一路”战略的顺风车,把乡土人才推向国际舞台。要更大力度地推动乡土人才走出去,扩大乡土人才的世界朋友圈。要更大力度的引进来,以推动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让中国传统技艺技能锦上添花,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积极培育壮大乡土人才产业,开辟群众致富新通道,让乡土人才“富”起来。乡土人才肩负着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责任。要帮助乡土人才把产业集聚起来,鼓励乡土人才先富起来,然后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江苏乡土人才众多,产业已初具规模。要推进乡土人才创新创造成果与市场对接。要实施“乡土人才+互联网”行动,拓宽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对乡土人才创办的特色企业、合作社等要给予重点扶持。支持乡土人才牵头成立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培育一批人才集聚、产业集群的特色小镇,开辟群众增收致富的“快速通道”。

  (作者为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