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勇于在没有人走的地方闯出新路
2018-12-04 09:24:00  来源:新华日报

  从“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到“低转高”“大转强”,昆山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的生动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典型样本。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昆山要继续发扬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精神,继续奋力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昆山之路。

  把解放思想作为行动先导。要拿出啃最难啃的硬骨头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消除各种旧思想观念的桎梏,冲破旧习惯势力的禁锢,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真正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要保持自豪而不自满的精神状态,既不迷信过去走过的路,更不迷恋过去取得的成绩,努力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奋勇争先。要坚持让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全面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使忠诚、担当、落实、创新、清正成为新时代昆山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

  把创新驱动作为第一动力。聚力产业升级,培育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全力打造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四大高端产业,大力发展共享经济、大数据、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壮大金融、科技、人力资本等高附加值新兴服务业,并用好政策杠杆和市场驱动两个推动力,挖掘和培育一批隐形冠军、瞪羚和独角兽企业。聚焦创新创业,构建国际化人才高地。发挥33条人才新政和人才专项资金效应,大力实施人才科创“631计划”,在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方面求得突破。聚集创新浓度,打造有国际影响的科创中心。高起点规划建设好杜克智谷小镇,加快建设“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全力打造既具县域特点、又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创中心。

  把扩大开放作为重要法宝。支持企业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总结埃塞俄比亚工业园的建设管理经验,努力做到产业合作与资源共享相结合、建工厂与建市场相结合、境外园区建设与物流基地建设相结合,打响昆山走出去品牌。推动开发区创新转型,大力实施打造特色创新集群,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提升外资外贸质量。同时,全面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外贸新业态。全面对接上海,实施昆山融入上海“三年提升工程”,推进“4+2”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深化青昆吴联动发展战略合作,争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两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助推在昆台企高质量发展。

  把城乡融合作为有力抓手。首先,推进城市建设,借鉴雄安新区组团式发展模式,以宜居宜业大城市为目标,打造功能综合的上海卫星城、苏州重要板块。其次,实施乡村振兴,着力打造昆字号农业品牌,建设智慧农业园区,发展民宿、众创空间等乡村旅游融合产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挖掘乡村文化和伦理道德价值,着力实现乡风村貌大提升。再次,加强社会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激励补偿机制,鼓励引导全社会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时代主题。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加快绿色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差别化要素价格和绿色信贷政策,开展绿色保险业务,使企业在环保上的投入成为利益获得。全面实施美丽昆山建设三年提升工程,扩大环境容量,拓展生态空间,加强教育引导,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勾画美丽昆山新画卷。

  把改善民生作为不懈追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同时关注最底层,既要集中精力解决百姓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又要重视解决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增加优质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并依托上海等地区优质高端医疗资源,深化智慧医疗、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加强重点小区整治改造,推进小区居民自治,建设平安昆山,不断增进昆山人民福祉。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徐惠芳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