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首页中区 > 经济 > 正文
高端智库谈中美经贸摩擦:保持战略定力
2018-08-16 09:21:00  来源:光明日报

  【高端智库谈中美经贸摩擦①】

  开栏的话

  美国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正在危害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安全,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现状及其引发的关于中美关系的种种看法,我们始终坚信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始终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坚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与信心。

  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中国有准备;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发展道路,中国有办法。如何正确认识局势与未来,科学应对并有效化解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回应国家需求、民众关切,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核心职能和应有担当。从本期起,《智库》版特开辟“高端智库谈中美经贸摩擦”专栏,邀请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专家深度解析、理性建言。

  ■本期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理事长 蔡昉

  主持人语

  中美经贸摩擦引发舆论场关于中美关系的种种担忧。有些人面对美国的压力心虚了,心里没了底气,甚至认为中国发展成就得益于美国的“恩赐”。在新时代,如何观察美国,怎样看待自己?把握现阶段的中美关系,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既要有智慧与眼光,更要有定力与耐心,最为关键的,就是在波澜与风雨中做好我们自己。我们始终坚信: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有风有雨是常态。这次中美经贸摩擦是美国先挑事发起。需要看到,同40年前相比,中国经济体量、综合国力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定力、认清实际,方是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特组织撰写三篇文章,介绍国外智库及媒体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评价,阐发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底气与自信,建言新时代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比的是意志、耐力、道义和国际大势”

  最近,中美经贸摩擦进一步激化,不仅对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构成极大冲击,将美国贸易霸凌主义嘴脸暴露在世人面前,更使得处在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成为国内外热议话题。面对美国的压力,有人心虚了,生怕一言不慎,引来美国战略转向。在新时代,如何观察美国,怎样看待自己?这是摆在面前的大问题。

  无须否认,美国仍然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按照世界银行统计,201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9.39万亿美元,人均GDP达5.95万美元;美国2019财年防务开支预算达7160亿美元,军力无人可比,具有很强全球掌控能力;美国的科研、教育引领世界,体育和文化影响力不容小觑。今年以来,美国经济高涨,一季度增长率为2.2%,二季度达4.1%;失业率降至历史较低水平;特朗普的支持率也有所上升。

  然而观察美国,不仅要看经济因素,还要看美国政治变化和对外战略是否得人心。

  从美国内政看,社会并不太平。一是美国党争激烈。美国政坛聚集了一批长期游走于主流社会边缘、抱持民粹主义且政治冒险性很强的保守派人士。此外,共和党与民主党争斗呈白热化,面对11月中期选举,前总统奥巴马、希拉里克林顿等民主党人士纷纷出场造势,最新拉斯穆森民调显示,目前民主党支持率达45%,高出共和党4个百分点。二是“通俄门”事件调查正慢慢发酵。美国特别检察官穆勒逮捕特朗普前私人律师科恩后,坐实了两件事:一件是特朗普儿子大选期间会见俄罗斯代理人以获取希拉里材料事件;另一件是科恩为特朗普掩盖“艳星门”事件。《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等主流媒体抓住一切机会对此进行攻击,美国社会对这些事的关注度普遍高于经贸摩擦。三是贸易战对美负面后果正在美国社会显现。7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连续两周为零,美国政府虽为豆农提供120亿美元补贴,但美国大豆协会和相关州仍要求政府停止贸易战,原因很简单,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替代中国这个美国大豆最大进口国。随着经贸摩擦深化,此类现象正在不断发酵。

  从美国对外战略看,美国政府2017年底以来连续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一系列国家安全文件,称中、俄是“修正主义国家”,中国是美“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这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多年来战略上进退失据而出现的战略焦虑。由此,美国政府挥舞“美国优先”大棒,对华意识形态、军事、经济施压三管齐下;压迫盟国分摊军费;对与美贸易顺差国实施关税制裁。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共同发展命运日益紧密的今天,美国政府这套充满冷战思维的“竞争战略”注定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一是以“美国优先”锚定“公平贸易”的经济支柱,在国际上对中国和包括美国盟国在内的对美顺差国进行关税制裁;以中、俄为“竞争对手”,在全球依托盟国和伙伴关系网络强化安全支柱,谋求遏止中国影响力上升。两个支柱相互打架,目标不明,使盟国离心离德,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表示,贸易战冲击所有国家,损害各方利益,“德方愿同中方一道,发出共同支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二是国际社会希望和平发展,加速推进平等互利的区域合作。近来日本对东北亚合作转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项目,据报道,2018年5月,中欧班列从中国延伸至日本,从而使日本成为连通欧亚大陆的一部分;最近,日本和欧盟面对美国关税制裁,达成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将取消几乎所有关税;东盟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与中国就南海行为准则达成单一磋商文本草案。

  可以看出,经贸摩擦背后反映出美国政治力量消长,凸显美国对中国的焦虑,经贸问题不过是政治变化的外在表现。当今世界,美国的霸权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虽逞狂一时,但和平发展是大势,冷战思维不得人心。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从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算起,两国关系在跌宕起伏中发展已有46个年头了。我们很有必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砥砺前行。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成果有目共睹:1979—2007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9.8%;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中国GDP达82.71万亿元(12.25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9%,经济规模达美国的63.28%;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大国,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人民币27.7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4.2%;截至今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达3.1121万亿美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美欧日三家总和。同时,中国工业门类齐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能力、教育普及率等提升迅速。

  取得这些发展成就,首先源自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有效地明确战略发展方向,抓住战略机遇改革开放,自上而下地抓紧落实,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及反馈。其次,我们探索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干预。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确定政治路线和明确发展方向后,能够有效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向确定的发展目标迅速推进。

  上述三点是中国敢于迎战美国制造的经贸摩擦的底气所在。当然,我们也不讳言自己与美国的差距,中国与美国人均GDP之比为1:6左右,这是美国“整治”主要对手的重要压力点;中国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经济开放、科技创新、国际治理能力仍有较大进步空间,经贸摩擦无疑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必须有艰苦努力、长期应对的充分准备。

  回顾往昔,中美关系发展从来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建立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基础之上,绝非美国对中国的恩赐。邓小平同志曾谈到中美关系:“我们对自己也有一个清醒的估计,我们有‘块头大’这个好处,还有就是不信邪……中国是敢于面对现实的”。

  中国有困难,美国也有问题,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坚持原则和发展利益,办好自己的事。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同美国政府比的是意志、耐力、道义和国际大势。中国希望促进中美关系,无意打乱现存国际秩序,无意同美国战略竞争,无意打贸易战,但决不惧怕压力和挑战。

  (作者:丁奎松,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

  事实胜于雄辩 公道自在人心

  ——国外智库及媒体评美国政府对华政策

  自今年3月22日美国公布对华301条款调查报告以来,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频频放言、多方出招,在国际国内舆论场上造成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在美国,面对这样的一意孤行,为数不少的普通民众、社会精英、智库、媒体,不断发出充满忧虑的声音。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认为,“特朗普政府与中国开展贸易战的决定,在方法上是僵化的,在目标上是盲目的,在后果上是自欺欺人的”“特朗普正在给这个国家带来真正的经济成本,却不会实现任何特定目标”。

  美国实业界感受到了美国政府带来的巨大压力。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评论认为,“美国进口的大部分(近60%),是美国公司为生产而购买的直接投入,通过美国工人之手在美国组装,就像美国中洲钉业公司需要进口用来制造钉子的钢丝一样。甚至连服装、鞋类、工具、家电、食品、家具、电脑等成品进口消费品,也不是美国消费者直接购买,而是家得宝、塔吉特、好市多、沃尔玛、百思买等美国零售商的投入,这些零售商雇佣了数百万美国工人。因此,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是对美国公司所使用的直接输入的关税税率,这就增加了它们的运营成本,使它们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上竞争力下降”。

  美国企业开始用脚来反对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最近两个例子说明了美国企业界的态度:特斯拉决定迁移至中国上海建厂,哈雷—戴维森摩托车之前做出了搬迁至印度的决定。7月25日,美国智库米塞斯研究所发表《特朗普对贸易战的无知》报告认为,“特朗普政府为增加关税做出的辩护是对抗中国的‘不公平竞争’和‘窃取知识产权’,但其真实意图将是迫使中国向美国商品和公司开放市场”“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发动贸易战并不是爱国主义,也不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它并不是要真的保护美国企业。贸易战是有关政治的,是特朗普对外贸的无知。特朗普夸大了有关对外贸易的‘流行神话’(美国是失败者)”“特朗普开启了一个同时给美国和中国都带来痛苦的过程。谁能打赢这样一场战争?没有人。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后果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因受到当下环境的‘刺激’而在中国开设更多工厂,为中国国内消费提供服务,从而剥夺美国汽车工人的就业机会(特斯拉和哈雷—戴维森就是例证)”。

  美国政府的政策让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7月24日,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表《特朗普经济民族主义的代价:美国失去外国投资》报告认为,美国政府挑起贸易战所付出的代价之一是:所有投资都变得更加不确定和政治化,无论是外国还是美国的跨国公司,对美国的净投资几乎降为零;企业投资从美国移出,将减少美国的长期收入增长,减少高薪工作岗位的数量,并加快全球商业转移出美国的步伐。报告分析说,“以外国直接投资(FDI)在2018年第一季度以及在2017年和2016年同期流入美国的情况(美国经济分析局提供的最新数据)为例,2016年第一季度,总净流入为1465亿美元;2017年同期,这个数字为897亿美元;2018年同期,这个数字降到了513亿美元。这种下跌是美国吸引力普遍下降的结果,今年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已回落至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低点,而现实的情况比这些数字还要更糟糕”“这些迹象表明,美国政府对经济全球化敌对态度的涟漪,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传递到全球的各个领域,并正在产生和发酵诸多负面影响”。

  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可能使得美国经济再次进入大萧条。7月23日,美国智库经济教育基金会发表《特朗普和胡佛式贸易政策的危险》报告认为,“许多政策失误导致了大萧条。货币政策理应承担最大的责任,但政客们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并从根本上扩大了监管干预的规模。一场针锋相对的贸易战,主要是由美国引起的(胡佛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也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毁灭。可悲的是,历史可能正在重演,至少在贸易方面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如此令人担忧”。报告分析说,“总统挑起了一场贸易战。他的行为正在侵蚀盟友和对手之间的信任。一旦失去了信任,就很难重建信任。美国企业领导人现在等待风暴过去的想法可能是一个错误,因为在此期间可能会造成真正的损害:威胁和应对威胁产生了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推迟对新工厂和新设备的投资”“可悲的是,特朗普似乎对这些担忧置若罔闻。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上世纪30年代的教训是:‘从贸易战中恢复过来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美国普通消费者正为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付出诸多代价。美国智库摩卡特斯中心7月3日以《贸易报复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为题发表报告,认为“关税其实是对美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直接征税。高额关税不只会伤害外国生产商,实际上它会给美国人带来同样多的经济痛苦(如果不是更多的话)。摩托车制造商哈雷—戴维森决定将其生产移至海外,是美国政府最近对进口钢铁和铝征收关税的众多受害例证之一”。7月21日,美国经济教育基金会发表《美国人为保护主义付出了什么代价》报告认为,“政府对跨国贸易征税、监管和干预不利于经济繁荣。美国民众正在因特朗普的政策而受到伤害”:一是关税意味着税收。贸易税是由进口商支付的,真正的负担是由个人承担的,这对家庭来说是个坏消息。二是关税意味着就业岗位减少。保护主义立竿见影的效应是,在某一特定行业里,会保护一些工作岗位。但是挽救这些工作岗位的经济成本非常高,保护主义的“无形”效应是使整体就业水平下降。三是关税意味着制造成本的上涨。美国政府的关税提高了投入要素的价格,使制造商的制造成本不断上涨。

  美国加征关税无助于减少贸易逆差。7月9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表《美中贸易战的未来》提出:“贸易战何时才能结束?”报告认为,“中国处于相当有利的地位,能够经受住这场风暴。与十年前相比,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降低了,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中国对美出口的增加值还不到中国经济的3%”“美国在世界上制造了不确定性,其结果之一是,资本从其他经济体流向美国,在短期内提高了美元的价值,并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美国的保护主义。从历史上看,当美国引入保护措施时,通常不会改善贸易平衡。以美中贸易战为例,25%的关税意味着大约价值500亿美元的进口将更加昂贵,而美国可能会减少进口。但由于其他主要货币的贬值,美国进口的另外价值5000亿美元的商品将会稍微便宜一些,美国将会扩大进口。历史证明,这对贸易平衡的净影响很小。这也是中国经济受到的直接影响可能不会太大的一个原因”。报告还分析说,“中国正在逐步开放更多的经济领域,如汽车和金融服务。如果美国继续推动贸易战,那么随着中国的开放,美国公司很可能会被拒之门外”。

  美国政府应把精力用于真正解决美国的问题上。《纽约时报》在《如何与中国争夺未来?靠特朗普关税可能没用》文章中认为,“如果政府不设立宏大的目标,不把人才从大学里吸引出来,不听取学术界的意见和建议,不通过致力于创新解决就业问题,不打算支持新兴增长行业,不使美国成为吸引未来制造业的地方,而是一意孤行地打贸易战,那么美国将被抛在后面”。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在多份报告中反复强调,“比起发动一场针对整个世界的贸易战来说,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改善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的状况:一个更强大的安全网络、普遍的福利,以及联邦政府支出费用让人们搬迁到不同城市的策略,都将有助于缓解全球化对某些行业工人的严重影响”“美国在人口迁移、帮助工人提高技能、防止自由贸易某些弊端造成政治负面影响等方面,做得并不好。当下的美国需要有一个更全面的政策体系,来帮助那些失去工作的工人。如果特朗普想让美国再次强大,就应该专注于这些国内政策,而不是和全世界针锋相对地打贸易战”。

  美国挑起经贸摩擦无碍于中国的发展预期。美国中文网认为,“据美国官方数据,美公布的340亿美元征税产品清单中,约59%是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美国企业。换句话说,美国对华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实际上打击的是自己人。美国‘是在向全世界开火,也在向自己开火’”。7月18日,法国《欧洲时报》发表文章认为,“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以6.8%的GDP增速平稳作结。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贸易战影响逐步显现,下半年中国外贸和经济虽然将面临压力,但依然能够保持平稳增长”“贸易战压不倒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出口对价格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即使被加征关税产品全部退出美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冲击也在可控范围内。2017年中国出口总值逾2.2万亿美元,340亿美元占比仅约2%,平均每种受限出口商品受限出口额不到4000万美元,分摊到每家企业的金额更小。同时,世界经济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总体上依然处于复苏轨道,新兴经济体需求亦越发旺盛,这为中国外贸实现市场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中国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加速增长,也有利于弥补贸易战造成的损失。在此情况下,中国外贸不会因为对美出口受损而大幅度下降,未来保持平稳增长仍然可期”。

  (作者:王灵桂,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

  坚持开放 坚持自力更生

  时下,中美经贸摩擦引发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对贸易战结果的猜测更是五花八门。一种错误观点正在一定程度上蔓延:没有美国,中国肯定不行;过去中国的发展靠美国;未来中国的发展还是要靠美国。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建设成就,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是中国智慧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结出的硕果。

  自力更生始终是中国发展的重要保证。外部提供的机遇固然重要,但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经济发展亦是如此。如果以GDP来衡量中国发展成就,按时价计算,40年前的中国GDP仅及美国的十分之一,40年后的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二,这样的巨变在人类纵向的发展史上不曾有过。GDP是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如企业或个人)在本土上创造出来的价值,是通过市场实现了的价值。2017年,中国拥有12多万亿美元的GDP,美国拥有19.4万亿美元的GDP,分别是中国和美国在各自本土上创造出来的新财富的能力大小和价值体现。换句话说,中国40年间的新增价值体现了中国自身创造财富的能力,而非拜美国所赐。

  改革开放是中国智慧的具体体现。开放加速中国发展进程。自工业文明出现之后,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模式大致可划分为两类: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一国经济是否与外部经济存在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开放条件下的工业化道路与封闭条件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利用外部市场。当一国工业化初期国内市场狭小时,外部市场可以有效补充国内市场不足,使一国生产规模扩张不再受市场制约,特别是在外部市场相对于本国市场“无限大”的情况下,后起国家就可以集中精力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与外部货物或服务的交换,进而加快该国的工业化进程,这也是开放条件下的工业化进程快于封闭条件下工业化进程的原因所在。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正式启动了开放条件下的大国工业化进程,中印两国GDP差异很大程度上开始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2014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已是印度的5倍。中印两国的发展经历启示我们,开放非常重要,过去的中国尝到了开放的甜头,未来的中国只会更加信心百倍地走开放之路。

  美国从未对中国格外“施恩”。二战后美国国家战略的基本目标有三个:保障国土安全、追求经济利益和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民主价值观,在不同时期,这三大目标受到重视的程度不同。冷战结束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美国一时的战略重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有增长潜力的市场被美国视为“宝地”,由此加大了对中国的接纳程度。但是一些不公平的细节却暴露了美国对中国始终未放松警惕。例如1968年确立的普惠制,是世界上32个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优惠关税,是在最惠国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减税以至免税的一种特惠关税。是否实行统一的普惠制,由发达国家自己决定。美国于1976年开始实行普惠制,已对140个左右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却始终未给中国普惠制待遇。另外,美国为推进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还与多个亚洲国家签订双边贸易投资框架协议,却从未与中国达成类似协议。

  中国具有强大的自力更生底气。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所走过的成长道路既有对他人经验的借鉴,更有自己的创新与创造。如今,中国已建立起能够满足国内多种需求的工业体系,也为未来储备了大量高技术人才,中高端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要素;中国正在推进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减贫工程,到2020年前后将全部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中国正在加大改革步伐,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通过“一带一路”,推动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联动发展。这些人类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成就、理念和举措正在激励更多发展中国家稳健前行。

  (作者:赵江林,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