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首页中区 > 军事 > 正文
统筹推进军民融合与“一带一路”
2017-04-26 09:20:00  来源:红旗文稿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而推动军民融合,实现科技兴军,“必须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加强同国家战略规划对接。” “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军民融合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实现统筹推进、相互助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军民融合已经取得重要进展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军事科技交流与合作,使军民融合进入了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国防科技工业是天然的军民融合载体,迄今为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对外交流合作取得了重要成绩。

  深化了核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当前,“核电”已与“高铁”一样,成为中国的代表性“名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核电技术实现了稳进突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中,除中国外,已有核电的国家和地区19个,计划发展核电的国家和地区20多个,中国已与阿根廷、巴西、埃及、沙特、南非、英国、法国、约旦、亚美尼亚等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预计2030年前规划建设核电机组约240台,“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的新建机组数将占到约80%,中国力争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造约30台核电机组。

  务实推进了航天多边(双边)国际科技合作。借助“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中国航空工业进一步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已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航天合作协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政府和商业合作机制,奠定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推广的良好基础。目前,在“一带一路”南线,中国围绕直升机、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产业,推进与亚非国家的技术合作,并且通过建立客户服务基地等方式,促进相关国家航空业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北线,中国与俄罗斯将开展宽体客机、重型直升机的合作,并将其打造成装备制造领域中俄合作的重要成果。

  推进了“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2016年,国防科工局、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该空间信息走廊以在轨和规划建设中的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及遥感卫星资源为主,适当补充完善天基资源和地面信息共享网络,形成“感、传、知、用”四位一体的空间信息服务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区域提供空间信息服务能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也为中国船舶企业、兵器工业、电子科技等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军民融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军民融合与“一带一路”统筹推进具有坚实的基础

  1.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的目标原则。

  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源于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思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军民融合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通过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国防建设,使经济建设得到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进而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军民融合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协调军队和地方,实现相互的对接,“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在国防建设中合理兼顾民用需要。”发展和安全兼顾、市场与战场兼顾、生产力与战斗力兼顾,这与“一带一路”倡议并无二致,是军民融合与“一带一路”统筹推进的基础。

  2.既要发挥国家主导,又要发挥市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关于如何形成军民融合发展的格局时指出:“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这一论述明确了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国家与市场的地位、功能和作用。

  国家与市场的这一关系,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与核心所在。因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度大、周期长,其间又存在着大量难测的政治风险,所以顶层规划上需要由国家来主导,项目的实施和推进离不开政策导向。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带一路”在资金投入、工程规划、项目运营等具体环节,又应当发挥市场作用,合理配置资源。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有机互补,构成战略实施的动力因素,这是军民融合与“一带一路”统筹推进的又一基础。

  3.加快抢夺世界科技战略制高点。

  当前,由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世界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国际竞争格局进行重塑,科技促发展愈益成为国际共识。创新格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需要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合作,这是应对世情国情变化,扩大开放,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

  另一方面,军民融合担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国防军队建设的职责。由于科技进步对世界军事发展走向产生着深刻影响,推进军民融合,必须致力于引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抢夺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因而,必须抢夺世界科技战略制高点,并将其作为统筹推进军民融合与“一带一路”的重要切入点。

  三、统筹推进军民融合与“一带一路”的具体建议

  1.建立决策协调机制,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要建立决策和协调机制,通过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机制和高效的组织管理,宏观把握和整体监管相关重大事宜。建立军用、民用需求对接机制,要实现需求对接,资源共享;各主管部门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协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加强合作互补,规避无序竞争;依照归口管理,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完善政策配套,各有关部门要按管辖划分,在配套政策的健全完善上给予支持。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监督,坚持法治思维,提高法治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审查监管制度和问责机制。

  2.强化应急和公共安全统筹,提高协同应对能力。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海外项目往往面临诸多风险。有卷入政治经济危机的风险,有面临国外恐怖主义、分离主义的风险,有他国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不测的风险,有海外项目运作模式、劳工、环境、与别国项目运作规则的差距等问题引发的风险等。当安全局势恶化、风险来临时,就会面临如何保护自身利益的难题。对于那些涉及军民融合的项目,情况会更加复杂。因此,军民融合与“一带一路”的统筹推进,要强化应急和公共安全统筹。要建立高级别的应急专业力量,加强应急装备和设施建设。要提高协同应对能力,建立应急动员响应机制和协调机制,切实维护国家利益。要加强航海保障能力,统筹维权管控和经济开发,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强大支持。

  3.加强科技领域统筹,着力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始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因此,统筹推进军民融合与“一带一路”两大战略,对科技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

  要综合运用“一带一路”的创新平台,加快军民融合式创新。2016年9月,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对“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提出积极措施: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共建一批研究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促进数据和科技资源的互联互通与服务共享,强化新技术在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网络等领域的应用。这类开放的基础平台的建立,有助于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和转化,有助于联合攻关,加强对基础、前沿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要综合运用“一带一路”的人才平台,服务军民融合。党和国家提出了要健全军事人才依托培养体系,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军民融合任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明确了科技创新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用3到5年时间,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大幅提升,来华交流培训的科技人员达到15万人次以上,来华工作杰出青年科学家人数达到5000名以上。这为军民融合的教育资源统筹提供了可能。当前,实现科技资源统筹,尚需构建“一带一路”相关资源向军民融合开放服务的政策制度。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安全统筹,增强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整体支撑能力。

  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加强基础资源建设。这些基础资源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交通运输、空间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测绘基础设施、气象基础设施等方面。要通过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国家安全需求,形成资源共享机制。要通过加强交通领域资源、信息、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基础建设,通过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测绘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动形成各类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对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整体支撑能力。

  5.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路径模式。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鉴于军民融合取得的令人瞩目成绩,亟需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典型示范,促进国防经济和地方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示范,要立足于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从军民融合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有共识难落实等突出问题,军民深度融合不够,没有根本解决各自为战等问题。要着眼于解决这类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首先要从如何打破思维定式和利益藩篱上总结经验,解决指导思想上的问题;其次,要从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总结经验,这是解决受制于人的问题的根本所在;第三,要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的协同推进上总结经验,这是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运行机制的必由途径。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沈雁昕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