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要闻要论 > 正文
王庆五:新旧动能转换尤须处理的关系
2016-12-20 08:55:00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 新旧动能转换尤须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

  专家视线

  新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主要以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来评价地区发展,建立了全新的区域发展评价标准。江苏过去是以“比全国速度快”引领发展,当前江苏率先进入人均GDP一万美元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在推动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过程中为全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探路,不应当再以发展速度形成示范。作为在第一轮赶超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江苏有资格、责任和义务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上为全国其它地区探路。

  江苏长期累积的制造业基础和创新基础,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速保持合理区间提供了支撑。但经济下行压力下,伴随传统增长方式形成的体制机制仍在诸多领域顽固地发挥作用,短期效应明显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仍有投资冲动。在新旧动能转换期间,应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为发展质量和效益腾挪空间。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从供给角度讲,资源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实现经济长远发展需要有充裕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作保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失去平衡,社会发展和资源供给的矛盾突出,经济就有可能陷入无未来的增长。江苏有着“人口密度大、人均环境容量小、单位国土面积污染负荷高”的特殊省情,江苏的工业化、城镇化都进入中后期,资源环境约束愈加明显,生态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不能因为要求经济增速快,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承接不合时宜的产业转移。

  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平衡。江苏的制造业规模已经处于全国前列,但产业做大未必代表能够做强。过去二十年,江苏依靠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转移,在全国确立了发展的优势。但不可否认,我们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量企业还是集中在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劳动密集型部分,一些产业集群也主要是此种类型的企业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新”体现在占领行业制高点的核心技术、开拓新的市场应用等,但技术突破并不会凭空产生,而是在现有科技水平和工业水平基础之上的提升。

  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的平衡。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间竞争的基础和动力,可以增强区域尤其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主动性。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也面临着内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苏南已接近工业化、城镇化的后期阶段,苏中苏北的工业化、城镇化还有相当的空间。

  新旧动能转换之间的平衡。同全国一样,江苏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一方面,投资增速回落,出口压力加大,都表明旧的动能在不断弱化。另一方面,新动能的转换尚未完全实现,科技创新还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由资本扩张拉动向技术创新拉动的转变还有漫长的过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仍需进一步加强等。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短期内新动能的增强尚不能完全抵消旧动能的减弱,难免存在经济增速调整。

  抓紧补足发展动力短板——科技创新。经济新常态要求发展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江苏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跨越必须依托科技创新。江苏积累了较强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高素质产业工人,科技创新具备了由单纯的跟跑向跟跑、并跑、领跑三种状态并存的能力。从创新现状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潜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江苏本土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对全球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鼓励科技创新的氛围需要进一步培育,科技创新空间布局需要在苏南、苏中和苏北进一步均衡,有助于创新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需要更加灵活多样。

  抓紧补全有效供给短板——产业结构调整。2015年江苏首次实现 “三二一”产业格局,但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不高的特点短期内难以改变,低端产品供给过剩、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产业结构需要继续向合理化和高度化调整。制造业内部,进一步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提高智能制造、服务制造、绿色制造比重,稳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服务业内部,尽管现代服务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速度,但总量规模仍然偏低;房地产比重过高,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障碍。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达46.3%,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抽血效应。从二三产业之间关系看,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良性互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抓紧补齐发展共享短板——民生工程。民生改善是各项发展任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苏发展要更好地把经济发展和增强百姓的获得感结合起来,不断在民生领域丰富供给内容、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质量。补短板,既能直接提高百姓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能够为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发展优势,拓宽发展空间。民生领域短板主要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困难,沿海、苏北地区的铁路网络亟待建设,城市内部基础设施如地铁、城市地下管道和污水处理、部分城市棚改等仍比较欠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进一步提升。扶贫脱贫需要精准化,生态文明建设亟待加强。

  抓紧补正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的短板——制度创新。江苏构建区域发展的新优势,需要对接好当前几大国家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自贸区战略等,加快对内对外开放。过去江苏区域发展,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有一定制度优势,但这种优势有弱化、退化的风险。要进一步适应国际经济规则和秩序的变动趋势,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藩篱,积极构建更加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政府体制改革、服务业开放、对接国际经贸新规则等方式,实现江苏与世界各国在经济规则上的互联互通。

  建立以五大理念为导向的区域发展评价体系。区域发展评价体系直接影响区域发展的价值导向,通过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动态评价引导各领域的“快”与“慢”。

  构建内生驱动型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创新链、价值链和产业链融合的协同创新网络,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创新体系建设,构建高水平开放式创新体系和创新导向产业生态系统,突出创新价值在市场体系中的表达和实现。

  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投资结构包括五方面内容: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优化制造业内部投资结构、优化投资主体结构、优化资本来源结构以及将投资结构优化落到具体的发展载体之中。

  加强政策扶持的方向性引导。在政策引导上要以普惠性、功能性为方向。产业结构政策向企业和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产业组织政策向由市场决定方向的模式转变,产业技术政策向坚持市场主导和公平开放、集中力量扶优做强的模式转变,产业布局政策向由市场决定产业集聚方向和方式的模式上转变,在市场决定性基础上用好政府“有为之手”,加强政府服务和引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科院)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庆五   编辑:韦轶婷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