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要闻要论 > 正文
决定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
2017-01-24 09:00:00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我国“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的发展,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认识、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高度和重大意义的战略构想,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深入把握这些战略构想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提高实施和推进这些战略构想的自觉性,对中国未来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同沿线国家实现合作共赢

  一个国家走向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只有坚持开放才能持续走向强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全球视野,更加自觉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指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这是中国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又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21世纪联系亚非欧的协同联通、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倡议唤醒了中华民族对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更加坚定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仅如此,“一带一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将民族性与世界性、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有机统一的使命担当。在这个意义上,它已远远超越了古代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

  “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中国将“一带一路”建设的切入点定位于互联互通,力争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区为抓手,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让相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创新国际化融资模式,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建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切实促进民心相通。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政治互信;加强统筹协调,把有限的资源整合好、利用好,持续形成“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包容性发展。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跨国互联互通,提高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推动我国在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满足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无疑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习近平同志2014年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合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扎实推进。

  京津冀三地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多年来,京津冀虽然地缘相接,但发展侧重点不同、协同性不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推动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要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原则,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优先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合作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于开发处女地,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必须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按照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在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三地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用力。产业协同发展是基础。要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合理的布局和分工决定发展的前景和未来。要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决定一个城市的品位和吸引力。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交通是发展的基础、协同的关键。要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形成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实现区域内资源、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田学斌   编辑:韦轶婷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