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要闻要论 > 正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化解无形的文明隔阂
——乔兆红研究员在东方讲坛的演讲
2017-12-12 09:43:00  来源:解放日报

  思想者小传

  乔兆红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室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世界中国学论坛成果智库转化平台”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当代中国问题和中国学研究。2009年获“张仲礼学术奖”,2011年赴美访学一年。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先后出版专业学术专著数部,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和上海市科委软课题研究数项。

  人类的文明,源于共同的人性。人类文明是有共通性的。绝对陌生且不相容的话语符号系统,是不可能跨文化传播的,更不可能被认同。有了共性认识基础,即有了比较、鉴别标准。由此,不同文化的先进性可以被“读”出来,进而得到认同、传播。

  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学界早有探索。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历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一极端上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群人。在《历史研究》中,汤因比把这些社会统称为文明,并以21个文明作为研究和说明整个人类文明历史的单元基础,力图以人类历史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之后,还有学者步汤因比的流风余韵,把170多个人类社会归纳为7种模式,然后努力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并说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全局。由于社会情况的变化以及政治文化观念的差别、作者自身认识的局限,其中的某些判断还有一些不够确切乃至错误之处,但毕竟为我们第一次勾画出整个人类走向现代化进程的壮阔全景。

  相较于上述理论阐述,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带有更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我们的理由何在?我们的目标又如何得以实现?下面,就这些相关话题,我和大家作一些分享与交流。

  文化理念: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文明,只能导致猜忌和冲突

  中国的古老文明为世界和谐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但近代以后历经血与火的磨难。中国人民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奋起抗争、自强不息,经过长期奋斗,而今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期盼永久和平,但战争和冲突从未远离。面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主题,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智慧的基础上,发育出基于中国经验的文化哲学,对当今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矛盾和困惑作出了富有启示性、创建性的回答。儒家主张以和平、公正、文明的手段来解决争端,推崇的是差异和兼容,协调的是“相似”与“相近”,以此实现一种“和而不同”“兼容并包”且富有弹性的人文旨趣。这才是真正健康的世界主义。只有解决好共生问题,实现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大众共享,才能构筑出一个和谐有序的世界。

  二战后,汤因比对现代科技引发的人类现代文明缺失,表达过深深的忧虑。一方面,精神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显得有所滞后;另一方面,传统文化遇到现代化时,面临一个继承与转化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危机”是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不过,危机并不可怕。因为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的,伴随文化对立冲突的是融合再生。其中的关键是,在文化的冲突和危机中建构一个适应现代化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的文化价值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我们应该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确实,相比有形的物理分隔,无形的精神隔阂对于共同体的构建影响更大。就此而言,文化交流、文明对话显得十分重要。

  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应当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自觉承担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一方面,必须摆脱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树立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以冷静而深沉的理性来思考和研究、反省中西文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寻求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在人类文化总的宝库中发掘一切健康有益的精神资源,共同纠正现今人类文明的缺失。

  人类自从有能力认识世界和自己,就开始思考人类共同的命运。大量东西方先哲圣贤一直在探寻、筑构人类的核心价值体系。冷战后,西方文明似乎“独领风骚”,一时呈现出主导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趋势,“西方文明优越论”一度大行其道。抛开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差异,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文明的好坏,注定是无效的,也是缺乏说服力的,其结果只能导致猜忌和冲突。

  先进文化乃人类的文明,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先进性的相融与整合,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法则。但凡创始者可以赖以发展、强大,并能跨文化系统传播且被非创始者广泛接受、采用的文明成果,均乃人类共同的文明。即便首创者确是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但其得以传承、积淀于人类历史,成为人类文明中的“熠熠生辉者”,就是因其已超越了民族和阶级,构成对人类文化的积极贡献。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