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前沿关注 > 正文
理论工作者要有学术情怀
2017-08-11 08:48:00  来源: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任务,强调要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并对理论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理论工作者要担当起历史使命。

  我以为,在学科、学术、话语甚至包括教材体系建设中,学术体系建设是基础、前提和关键。理论工作者要有学术情怀,要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贡献心智。

  理论工作者原本应该有学术情怀,这是理论工作特性所决定的。现在之所以要强调,自然是一定程度地存在疏离学术的现象。有的理论文章内容空泛,没有学术内涵;有的理论文章只讲判断和结论,没有说理论证;有的理论文章居高临下,缺乏学术姿态;有的理论文章只讲西方某个流派的观点,既不进行学术分析,又不联系我国实际,缺乏学术根基;有的理论文章要么词藻华丽、要么晦涩难懂,以掩盖学术缺乏。甚至在有的理论宣传中原本就有的思想、理论、学术内涵没有讲出来,却用自己编的套话、空话所置换,等等。

  理论工作中的学术疏离,主要原因大概有五个方面:一是学术浮躁。静不下来、沉不下去,没有足够的理性思考,急功近利,急于写文章、说观点。二是学风不正。学习掌握用来联系实际的科学理论,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了解实际、跟踪实践,也需要下功夫,只从概念到概念、照抄照转、现买现卖、做文字游戏比较容易。三是标准偏差。评职称往往看出了几本书、写了多少文章,重数量轻质量,有的还简单地套用西方标准。四是氛围缺失。对长期培育和凝炼学术主题、在学术难题上有重大突破的社科人才和成果,宣传激励不够;对个人在学术创新中的贡献重视不够、突出不够。五是缺乏自信,对中国的成功实践缺乏自信,对原创性的理论资源缺乏自信,对学术创新能力缺乏自信。

  由此可见,理论工作者要有学术情怀。一是有学术追求。从事理论工作,应该置身于某个领域的学术氛围之中,围绕学术命题,潜心探究、有所作为。二是有学术精神。学术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专业精神,抓住事物的本质,探寻内在规律,执着地追求真理。三是有学术胸怀。善于吸收前人、他人的成果,能够理性平和地参与学术讨论,正确对待学术批评。四是有学术担当。积极参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主动跟踪中国新的实践,加强理论总结,积极进行学术思想的新探索和新突破。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尹汉宁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