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国消费增长很快,但增长的结构却没有改变,还出现了“两高一低”现象,即“投资高、出口高、消费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需求结构?核心原因就是中国有持续的高储蓄率。到2007年,我国的储蓄率已经高达51%。目前我国人民币储蓄额已经超过48万亿元。储蓄率高表明我国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偏低,而用于储蓄的比重偏高。多年来,我国每年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远远低于当年增加的储蓄额。200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加了19278亿元,而当年储蓄额增加了76800亿元,储蓄增加额是消费增加额的四倍。按照经济学理论,在长期时间里储蓄等于投资,高储蓄必然会带来高投资。因此,长期以来国民消费增加额小于储蓄增加额,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储蓄越多,投资越多;投资越多,产能越多;当产能在不断快速增长时,如果消费赶不上生产,必然会增加出口;出口增加外汇储备也会增加;外汇储备增加又导致增加人民币超经济发行。最后,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供给必然大大增加,并远远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从1999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14.1%,而货币供给却增长了236.5%,即使扣除改革过程中的货币化因素,货币供给也是偏多的。按照当前的情况,要转变“三驾马车”失衡的问题,应该稳步提高消费率,促进社会需求结构快速转变。(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持续的高储蓄率意味着什么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3-10 14:55: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马晓河
上下篇导读
- (2016-09-30 14:23:09)上一篇:短期就业至上 中长期消费为纲
- (2016-09-30 14:23:09)下一篇:明清易代与中华帝国的衰落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