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认为,在目前的困难时期,我国保GDP增长8%的目的在于要保持国民福利尽可能不下降或者少下降。而保就业就是保国民福利不下降或少下降,就是保稳定。中国目前的财政实力和政策空间,能够提供经济增长8%的条件。如果目前的力度不够,“两会”后、第二季度还会进一步增加力度。
从中长期看,我国必须明确“内需主导、消费为纲”的发展目标,花几年时间,尽快解决消费率偏低问题,同时一揽子解决包括社保、教育、医疗等各种问题。这是真正使中国经济现实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展望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悲观论者认为GDP为6%左右,政府的目标是8%,国内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达到8%是有把握的。我相信,中国目前的财政实力和政策空间,是能够提供经济增长8%的条件。我也相信,如果目前保8%的力度不够,“两会”后、第二季度还会进一步增加力度。
围绕保8%的增长,学者有不同的议论。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保8%是为了什么?保8%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保8%本身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在针对2007年GDP增长13%、2008年增长9%,特别是第四季度增长速度更是快速下滑,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又尚未见底,国内面临巨大失业压力的情况下,要继续保持国民福利尽可能不下降或者少下降,这是保8%的意义所在。
在目前的困难时期,要确保社会的稳定,从过去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就业关系经验看,确实是相当的困难。因此,在出口急剧减少的背景下,抓紧扩大投资,确保经济增长,意味着可以多吸收一部分就业,多刺激一部分消费。但是这并不直接等于可以完全解决失业问题,因此仍会存在社会不稳定的压力;在出口急剧减少、扩大投资的背景下,采取目前的刺激消费的政策,会有助于国民福利在危机影响下少下降些,但由于受到社会保障、消费信贷等体制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因素影响,一方面消费率难以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相当部分未就业者仍不能完全受惠于消费政策的刺激。而且一批可能出现的未就业者与过去不同,多数是80后网络经济下成长的大批青壮年失业者,如果没有工作,仅是受领一些生活补贴,是社会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因此,2009年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就业至上。在保8%的过程中,投资、消费、出口三方面固然都要抓,但是不管抓哪个方面,重点都要落脚在一切有利于尽可能减少失业人口上。很大程度上,保就业就是保国民福利不下降或少下降,就是保社会稳定。
为此,我们的政策调整要注意:
第一,在刺激投资中采取的财政、税收政策,重点要向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倾斜。同时,政府要出台临时性的指导政策,指导各地的投资项目选择、税收、贴息的对象,重点应支持较高的劳动力/投资比率的项目。
第二,政府要让利于民。在我国高储蓄率的背景下,对于效益高、垄断性投资项目,政府应尽可能鼓励发展信托、私募等各种金融创新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入股,政府腾出一部分财力,改善民生,补贴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补贴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或者直接补贴失业者、半失业者。
第三,充分推动中央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鼓励地方各级政府,在本级财政条件的许可情况下,开动脑筋,灵活采取各种扩大就业的措施,灵活采取各种扩大低收入群体而不是全体人口消费水平的措施,如东莞、杭州等市发行的各种消费券,提高他们的福利水平,确保社会的稳定。国内各地财力、流动人口状况等不同,短期灵活的措施不必强求全国一致。基于中国经济和中国财政中长期仍然看好、中国财政的“明天”不同于美国财政“明天”的背景,如果有需要,2009年的中央财政赤字不必拘泥于3%的警戒线,适当突破些,问题并不大。特别是在“百年一遇”的特殊时期,我们应该抓住全球危机中中国经济地位相对提高的重要机遇,加快发展自己,改善经济结构,提高国民消费水平,特别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
第四,2009年,对地方各级政府工作的布置与考核,要重点突出就业人口和人均福利水平,提高状况的检查,而不是将重点引导到看GDP的增速上。
第五,要及时抓紧对半年来宏观政策的综合评估。半年来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已出台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相关文件四、五十个,设计政策措施一、二百项,同时,还有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十个行业的振兴规划,几乎每周出新政策。大量的政策、密集地出台,基层执行力如何?政策之间有否抵消因素?这一系列政策的综合效应如何?为了年底保8%、保就业、保社会稳定目标的实施,需要在第二季度、半年内进行及时的评估,以便给政策调整留出时间。
对于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展望,鉴于世界经济多年积累的严重失衡,完全可以肯定,即使美国走出金融危机,之后几年内也不可能很快重现2007年前五年那样的低储蓄、高消费的景象。同时,又鉴于当前短期内集中、大量的投资可能满足了部分内需,但是中长期仍会助长产能过剩、投资与消费比例进一步失调的可能,因此,为了确保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在着眼于短期就业至上目标的同时,中长期的政策目标必须改变过去“出口主导”为“内需主导、消费为纲”,以指导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为此,从政府层面需要抓紧明确、落实的两件事是:
首先,在发展经济、确保增长的同时,要突出强调国内消费率的提高。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国情的优势,像抓节能减排工作那样,政府应该自觉对每年提高国内消费率下达硬的指标,安排每年的消费率提高幅度,严格约束政府自己,以此尽快改善国民经济失衡的结构。
其次,在目前已经出台十个行业振兴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出台振兴消费的规划,明确“内需主导、消费为纲”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内容与发展计划,花几年时间,尽快解决集中体现国民经济各种结构矛盾的消费率偏低问题,一揽子解决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各种经济问题。这是真正将海内外专家共同看好中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预测变为历史事实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比十个行业振兴规划更重要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