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不可忽略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3-16 15:46:00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当前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需要,也是遵循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决定了任何事物都是作为“过程的集合体”而存在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唯物史观认为,经济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各种社会形态和社会类型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关系、经济基础之上的完整的有机体系。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关系的结合,根源于人们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的全部活动。人们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以工具为中介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多重社会关系,形成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纵横交错、相互调适,在静态上构成社会形态的网络结构和有机体系,在动态上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合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终极原因,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任何社会都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都源于紧紧抓住了发展这个主题。实践证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要靠发展。只有始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发展,壮大自己,我们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牢牢把握主动权。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不强,就谈不上到国际舞台上去竞争。只有经济大大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腰杆子才能更硬,在国际上说话才更有分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改善的基础,而且也是和谐社会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基础。没有发展,人们的生活就难以得到保障和改善;财富极度匮乏的社会,必然潜伏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在这样的条件下社会怎么能有真正的和谐可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厦决不可能建筑在贫穷的沙滩之上。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放松,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发展下滑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灵活审慎的调控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今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成为为更长时期发展打基础的过程。

  我们也要看到,马克思主义又并不认为经济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惟一决定因素,而是强调社会各种因素在历史发展的复杂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恩格斯在1890年9月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人类社会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能量交换,内部结构不断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系统。另外,社会生活系统还是从属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政治、经济、文化系统共同支撑社会大系统的存在,维护社会大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社会的发展进步并不单一地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的增长速度,而是表现为社会系统中各要素的同步生长、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及由此而产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实力。

  唯物辩证法包含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基本法则,始终要求人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认识事物,指导实践。辩证地认识社会各种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全面进步,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实践也反复告诉我们,要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必须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准确把握每一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着眼于“一盘棋”的全局,下好每一着棋,既要抓住中心不动摇,同时又要围绕中心抓好其他方面的发展,学会“弹钢琴”,使各方面有节奏地配合,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必须把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放到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中去研究解决,从而实现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构成要素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并且功能互补、相互促进,从而推动社会稳步而顺利地向前发展。

  我国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7年的社会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尽管当时我国社会各构成要素,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社会构成要素水平低下,如生产力、科技文化和国民教育等较发达国家落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尚在创建之中,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但由于社会诸要素比较协调,仅用七八年时间就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旧中国,建设成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取得了连敌对势力也不得不承认的辉煌成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追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相互协调,保持社会有序和谐的发展,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定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当然,社会和谐与经济增长并非总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社会和谐与经济增长之间既有相互依赖的一面,又有相互制约的一面。

  一方面,只有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增长及其发展成果才能够得到保障。没有社会的稳定和谐,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必然要落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状态,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事业生机勃勃,国际威望不断提高。这一切都同我们的社会保持团结稳定的局面密切相关。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保持社会稳定是大局,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当前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另一方面,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以本国企业相对其国际竞争对手而言始终拥有一定的比较成本优势、因而始终拥有一定的效率优势为前提。如占用可用于投资的财富资源以作为居民福利、提高产品中的工资成本、对企业的运作进行一定的规制等,这就会与经济的持续增长发生矛盾。政府对经济社会运作过程的各种规制很可能会降低社会的活力和效率。社会福利建设会降低国民财富中可用于投资的那部分财富的比重,还可能降低社会成员为生存而努力的积极性;通过劳资双方有组织的谈判来确定工资增长率,对企业自主权是一个很大限制,企业家因此不能根据企业的生产、销售状况随行就市地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等等。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从体制上、政策上和财力上解决社会问题,但在争取经济快速增长和解决社会问题二者之间要面临许多两难选择。如何真正妥善适当地处理好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从目前来看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更是需要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做深入细致研究和探讨的大问题。无论如何,社会和谐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要更快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点也是不能动摇的。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朱健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