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三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笔者以为,要真正将其落到实处,必须在发展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是构建正确“三观”的和谐之源。
一、正确“三观”和谐统一在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上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正确“三观”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对事业、工作和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事业、为谁工作、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的认识和态度。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为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工作、事业、从政的思想基础。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广大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组织者,要认真履行职责,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尤其要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分析矛盾、解决问题。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要实现全面协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追求实实在在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要经得起群众、实践的检验,我们的发展不能为了眼前而忽视长远,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需要统筹兼顾。领导干部要干出有利于人民福祉的政绩,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广大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因时制宜,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做到统筹兼顾。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郑重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我们国家也正在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回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对发展观内涵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十七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大成果加以强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成为新世纪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伟大旗帜。
二、领导干部构建正确“三观”的基本要求
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事业观,要承担起领导发展的责任,摒弃“消极症”。领导职务不仅是一种待遇,更是一种责任。立足我国国情,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仅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各项事业发展,还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牢记“两个务必”。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规划好近、中、远期的发展布局,确保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始终有清醒的认识,无论环境发生什么变化,都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根本性原则,做到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严筑思想政治上的防线。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形象。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事关党的形象与威信。党性修养如何,很大程度上体现出领导干部对党的事业、人民利益的忠实程度。作为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锤炼,在做官上力求“五实”,做到理念要务实、工作要扎实、服务要踏实、对民要诚实、作风要朴实。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工作观,关键是提高执政能力,重在提高“四力”。坚持正确工作观,要提高决策力。决策是领导干部履职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路决定出路。科学决策要做到调查研究,增强为民意识,密切联系群众,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坚持正确工作观,要提高执行力。做到勤勉敬业,增强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根据工作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以致用,更好地促进工作。坚持正确工作观,要提高落实力。做到狠抓工作落实,增强实干意识,领导当好表率,把科学发展观同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吃透上情,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坚持正确工作观,要提高创新力。做到决策要有创造性思维,有深刻的洞察力、准确的预见力、果敢的决断力、足够的推动力、充分的应变力。核心是求真务实,清正廉洁。领导干部的品格是精神境界和自身修养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品格是领导干部树立和履行正确“三观”的精神支撑。只有自觉讲党性、为人民,领导干部才能不畏各种艰险,战胜各种困难,经受住各种考验。作风建设反映着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行。领导干部应提倡科学的工作作风,善于遵循、运用规律指导工作,搞好科学筹划和管理;应提倡务实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真抓实干。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细化为执政宗旨与优良形象的统一。珍惜工作岗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道。一个人只有充分利用岗位勤学苦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着眼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着眼于抓紧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要尊重人民群众是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要提高领导干部在复杂严峻形势下领导经济工作的本领。领导干部应从战略视角、宏观层面观察发展、关注变化,通过立足和做好本职工作体现和把握大局,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应变力。当前特别应认真贯彻保增长、保民生和保稳定的工作方针。要以当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各级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政绩观教育,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上来。
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没有止境,凭智慧与执著,相信领导干部能交上一份“事业强、工作实、政绩好”的满意答卷。